新型智慧城市携手“新基建”跨步向前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基础设施。

  当前,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已从2013年启动试点之时的“智慧城市”,进展至了“新型智慧城市”;内涵亦从“惠民、强政”向“兴业、善治”演进。

  当“新型智慧城市”遇到了“新基建”,两者能否做到“新(心)新(心)相印”、携手共进,就成为了当下智慧城市建设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新基建”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新机遇”

  笔者曾经提出,要建设“兴业、善治”的智慧城市,解决人类生产中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实现以环保、绿色和城市效益为中心的目标,过去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因为,这是新的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的舞台。

  在“新基建”明确工业互联网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政策利好下和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强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新型智慧城市”应该会在“兴业、善治”两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因为,兴业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这与工业互联网的目标不谋而合。而善治的核心是改善城市的治理水平,是对城市最为重要的水电气暖、道路交通、安全、环保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而运营管理这些基础设施的各类企业,天然又是工业互联网而非消费互联网所能提供解决方案的领域。加之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已入选“新基建”的融合基础设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智慧城市中“兴业、善治”的目标达成可期。

  与此同时,大众希望未来的智慧城市能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等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化,解决如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区防控和杜绝如“无锡侧翻高架桥”等事故。这些又都有赖于“新基建”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赋能。

  隨着近十年消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5G的迅猛发展,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4G的基站数量也占到了全球4G基站数量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我们平均每个人享受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还需要大力建设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吗?还需要把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列为“新基建”的三大重点建设方向吗?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至2018年15年间,能够反映国内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总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从2004年的2.35%逐年减少到2013年的0.69%,占比十年下降近70%。2014年开始止跌回升,2017年达到1.09%,也只相当于2004年的46.38%。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十五年的平均增速是11.18%,比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平均增速18.44%少7.26个百分点。

  此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具体的“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的投资增速,从2015年国家提出的网络提速降费工作开展年的18.37%,降到2016年的8.28%,2017年降到-5.96%,2018年更降到-10.8%。

  其中,中央投资增速从2015年的2.60%,快速增加到2016年的43.14%,但2017年却大幅下降到7.88%。而地方的投资增速从2015年的27.95%,下降到2016年的-8.70%,2017年更降到了-16.53%。

  这些都说明国内信息化(包括通信网络)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乏力。投资的不足,已明显阻碍了国内通信网络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赋能水平。

  正是看到了这个现实,国家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新基建”中也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列为了重点,以此来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由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者对“新基建”的可期度也可大大提升。

  智慧城市需借“新基建”东风扶摇直上

  虽然“新基建”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新机遇”,但智慧城市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还是智慧城市本身。

  相较“新基建”,智慧城市或“新型智慧城市”其所含内容的提出和实践早了五年以上。应该说智慧城市是“起了个大早”,但能否算是“赶上好的晚集”,还难预料。

  为什么这么说?还是拿“新基建”中的工业互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来做个简单的比较分析。

  政策上,201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20年又将工业互联网纳入七大“新基建”关注领域之一。我们能够明确看到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的推动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

  而智慧城市是一个要素复杂、应用多样、相互作用、不断演化的综合性复杂巨系统,目前还面临着顶层设计不强的问题。虽然地方对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足够的自主权和能动性,也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与成效,但是在国家、省级等层面仍亟须强化设计。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指导意见,为未来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指明方向。

  资金上,工业互联网通过近三年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已投入上百亿元,支持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几百个项目的研发和应用推广。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庞大的资金需求为传统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无论是地方政府投资、购买服务还是PPP模式等,似乎还没有完全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的资金难题。

  标杆上,工业互联网去年评选出了国家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了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而在智慧城市领域,建议有关部门推出相关认证方法,遴选出相关企业,发挥其引领作用。

  生态上,工业互联网已形成由多家企业、院校、科研、金融等机构参加的工业互联网相关联盟,并陆续发布了大量的白皮书、标准、案例等技术和应用文件,已构建起工业互联网完整的生态链。而智慧城市领域也成立了不少的联盟、协会等组织,但其发布的白皮书、标准等还需要近一步贴近行业发展,为产业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指导意见。

  希望在新基建背景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者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梳理近十年智慧城市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得失利弊,特别是需要借鉴工业互联网这三年发展的经验。以“新基建”这一难得的国家重大战略为起点,借助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体制、机制上尽快解决制约自身发展的条条框框,争取使智慧城市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稳、更快发展。

  马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