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欧加强合作的内在需求、干扰因素与优先议程

  • 来源:当代世界
  • 关键字:中欧合作,中欧关系,数字经济
  • 发布时间:2020-10-30 21:18

  【关键词】中欧合作;中欧关系;欧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

  2020年6月22日,第22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分别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会晤。这是中欧双方在疫情趋稳之时举行的重要会晤,也是欧盟机构自2019年12月换届后中欧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在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交往大面积停摆背景下,此次机制性会晤彰显了中欧携手抗疫的共识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决心,展示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持久韧性和中欧全方位合作的巨大潜力。2020年9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同德国、欧盟领导人以视频方式共同举行会晤,推动中欧关系迈向更高水平。2020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欧交往经受了历史的考验,中欧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始终视欧盟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之一,把深化对欧关系和务实合作视为外交优先日程。欧盟也高度重视与中国合作,对推进欧中关系持积极态度。面对当前疫情,中欧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为加强全球抗疫合作、推动经济尽快复苏做出积极努力。中方愿同欧方携手努力,在后疫情时代共同打造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

  后疫情时代中欧加强合作的内在需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这些变化使中欧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直接或间接影响甚至冲击到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影响了各国间正常的经贸和人员往来,激化了不少国家既有的内部矛盾和问题,而且使世界经济正遭遇20世纪20—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值此历史关键时刻,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和重要稳定力量,中欧应发挥积极引领作用,既可保障各自发展利益和国际地位,同时也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一、中欧紧密合作有助于世界经济走出低迷困境

  此次疫情给美国、欧盟、东亚等世界各大经济板块带来严重冲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整体将萎缩4.9%,美国和欧元区将分别萎缩8%、10.2%,美欧国家陷入深度衰退,主要经济体中唯独中国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2021年预期美国增长4.5%,欧元区增长6%,中国增长8.2%。[2]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今年以来失业率长时间保持两位数。2020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预计将达18.7%,而到2023年联邦债务占GDP比重则可能高达106%。[3]美国目前不仅国内种族乱局难控、经济大幅下滑,而且对外寻求同中国“脱钩”、向欧盟挥舞关税“大棒”,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中突出的“不稳定因素”。相比之下,为缓解疫情压力,欧盟及时出台力度空前的2.4万亿欧元的经济复苏计划,[4]欧洲经济虽处境艰难,但有望逐步進入复苏向好的轨道。中国是较早全面控制住疫情并进入复工复产阶段的国家,二季度经济已回到正增长区间,实现3.2%的增长,[5]好于预期,预计下半年仍将保持稳健复苏势头,无论疫情防控还是恢复经济都走在世界前列。在当前形势下,很多欧洲企业希望从中国市场找到复苏机遇,期待中欧携手合作、重回增长轨道。中欧作为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两大主要市场,互为贸易、投资、科技及人文等领域重要合作伙伴。中欧都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一贯支持者和直接受益者,双方早已形成融合发展、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中欧推动经济复苏的进程有很多相通之处,都强调创新的引领作用,中国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和打造“新基建”工程,欧盟将加速落实“绿色+数字”双核驱动战略作为重启经济的关键,[6]其中蕴含大量合作机会值得挖掘。中欧推进经贸、投资、科技、人文等合作,不仅有助于保持各自增长势头,而且有力支撑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将为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持久有力的“双引擎”。

  二、中欧共同行动有助于维护国际多边主义秩序

  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中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就是多边主义原则。欧盟正是在多边主义原则规范作用下开启战后一体化进程,以和平方式成为世界重要一极和经济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多边主义可说是欧盟最重要的政治基础和外交准则。中欧在维护多边主义原则和秩序的立场上是一致且坚定不移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重视通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及各种区域和跨区域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合作和解决分歧。面对特朗普政府执意奉行“美国优先”和“美国至上”原则,无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及国际惯例,退出和扬言退出多个国际多边协定,并随心所欲地对包括中国和欧洲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实施单边主义制裁和打压,中国和欧盟作为当今世界多边主义的主要倡导者和维护者,坚定立场和信心,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制措施,并加强在联合国及各种国际机构和多边场合的协调合作,对提升全球治理的公正合理性和平衡普惠性、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欧相互尊重有助于促进中西文明包容共进

  中国此次成功抗疫并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充分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动员效率和文化特色。连“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都撰文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制近年来暴露出不少缺陷,这次应对疫情更是败笔不断,[7]而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凭借较强的领导力、政府效能及社会组织力表现出色,值得肯定。[8]但也有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对中国抗疫成绩提出怀疑、指责甚至抹黑,充斥意识形态和政治偏见,暴露出“西方中心论”逻辑仍在作祟。中方应利用多种渠道,加强与欧洲各国、各界的深入沟通与相互理解。中欧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都是世界和平的柱石,中国绝不谋求霸权和扩张,更不会威胁欧洲的安全和稳定,向来乐见并支持一个团结稳定强大的欧盟。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讲求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对世界各国发展是机遇不是威胁、是伙伴不是对手,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完全可以避免。“中国模式”与“欧洲模式”之间各有特点,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包容互鉴。欧洲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哲学思辨传统和理性反思精神,最有条件和能力作西方重新认识和接受中国的“先行者”,在经济、制度和文明层面同中国真诚对话、平等相待、相互学习。中欧相互尊重,既有助于促进中西文明包容共进,也会使中欧关系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典范。

  后疫情时代影响中欧合作的干扰因素

  中欧合作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竞争和分歧在所难免,但就当前和可见未来看,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此次疫情使中欧关系走到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中欧两大力量在面对人类严重灾难和世界格局大调整之时,需要双方政府、企业界和民间着眼长远,共同应对和化解合作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干扰因素。

  一、美国施压影响欧盟对华政策

  特朗普政府对华采取遏制战略十分明显,从制造中美经贸摩擦扩展到谋求经济、科技、人文等诸多领域全面“脱钩”,在涉及中国主权安全问题上频繁制造麻烦,特别是在大选年随着国内抗疫失败肆意“甩锅”和抹黑中国,试图靠主打“中国牌”谋求连任。[9]美国不仅一意孤行,而且要拉上欧洲盟友“围攻”中国,多次派高官赴欧盟和北约机构及多个成员国游说和施压,指使欧盟出手给中国“制造麻烦”。[10]美国明确反对欧盟国家批准中国对其高端制造和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并购,又以信息和国家安全威胁为名要求欧盟国家拒绝使用中国华为的5G产品。美国还强行要求欧盟在涉华敏感事务及南海问题上联手对华施压。但美国这些如意算盘恐难以奏效。[11]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对欧政策的重大调整,包括采取对欧开征钢铁税、提高汽车关税等单边贸易打压手段,特别是从德国撤军转向在东欧国家部署军队等做法,已经严重动摇了美欧信任关系,以德国、法国等为代表的很多欧洲国家都支持重树“欧洲主权”意识和独立外交政策,[12]欧盟不会轻易“唯美国马首是瞻”。[13]另一方面,欧盟对华关系关乎其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虽然其在经贸政策、人权价值观等方面与中国有分歧,但总体上还是寻求务实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走向对立。

  二、中欧经贸摩擦让中欧合作“快车”减速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中欧经贸合作一度进入快车道。但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升级加快,对欧洲形成从总体“跟跑”到更多领域“并跑”甚至少数领域“领跑”的赶超局面,欧洲对中国的焦虑防范意识上升,集中体现在经贸领域对华竞争性政策增多。例如,欧盟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救济措施处理中欧双方“光伏争端”等贸易逆差问题;提出“公平贸易”和“对等开放”原则,并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持保留态度;2019年3月通过《欧盟外资审查机制条例》(EUFrameworkforScreeningForeignDirectInvestmentsRegulation),[14]可用于严格审查和限制中国对欧科技和基建投资项目。同时,欧盟还于2019年发布对华战略政策文件《欧盟—中国:战略展望》(EU-China—AStrategicOutlook)[15],明确把中国定位为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16]这显示出欧盟对华政策中的“两面性”,即欧盟既不愿失去对华合作的巨大收益,也不甘坐视自身原有竞争优势的流失。欧盟的防范心理和做法给中欧企业和人员交流合作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三、欧盟内部难题弱化其外交执行力

  自70年前《舒曼宣言》拉开欧洲一体化序幕以来的历史证明,欧盟内部团结协作做得好的时期,整体实力和对外影响就大,反之则实力和影响会随之下降。目前看,欧盟遇到的三大新老难題都削弱了其内部团结协作。一是“多速欧洲”问题。债务危机反映出欧洲“南北分治”的现状,引发了一体化的欧洲是否应从“共同货币”升级至“共同财政”的争议,是坚持成员国主权还是实质性的“欧盟主权”的大讨论仍无定论,英国“脱欧”及英欧经贸协议的艰难谈判无疑增添了欧盟的负担和压力。二是欧洲民粹主义抬头问题。近年来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奥地利等多个欧洲国家迅速崛起的民粹和右翼政党纷纷跻身议会主要反对党之列甚至上台执政,并在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中获得“重大胜利”,导致欧洲政治议程碎片化,牵涉和消耗欧盟国家大量精力和资源。三是欧洲“领头羊”问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开启的“德国领导欧洲”的格局很可能将随着默克尔总理2021年卸任宣告结束,法国总统马克龙已展示希望“接班”欧洲领袖的雄心,两国在外交舞台上都展现强势和“自主欧洲”形象,但法国经济能否像德国一样成为欧洲“火车头”尚存悬念。此外,2019年年底换届后的新一届欧盟机构领导人毕竟是欧盟舞台上的“政治新手”,一开局就引发外界对欧盟国家抗疫协调、经济复苏和统一对外执行力的疑虑。目前,新任欧盟机构总体延续前任对华政策,将发展对华关系列入外交优先选项,积极寻求对华合作与对话,但在破解既有合作难题上尚未展示灵活性和新思路。中欧双方仍需加强沟通协商,增进理解和信任。

  后疫情时代中欧加强合作的优先议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中欧“三大峰会”并未搁置,默克尔总理在德国接任2020年下半年欧盟轮值主席国后明确表示将推动如期举办“27+1”中欧峰会,预计中国—中东欧国家“17+1”领导人会议也将在年内举行。目前中欧双方正在共同制定《中欧合作2025战略》,为下一个5年全面合作做出规划和部署。着眼未来,中欧应重点关注和投入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三大“优先议程”。

  一、推动中欧投资协定尽快达成

  自2004—2019年,欧盟连续16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17]根据中国贸促会研究院2020年4月发布的《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18]2019年中欧贸易规模已达4.8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7051亿美元[19]);截至2018年底欧盟累计对华投资1300多亿美元,是中国第三大累计投资来源地,目前中国在欧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3200家,覆盖所有欧盟成员国,欧盟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重要目的地。中欧双方贸易投资往来如此紧密,为确保规模和质量,商签中欧自贸协定势在必行,而投资协定又是自贸协定的基础和铺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始自2013年,双方的沟通协商富有成效。2020年6月中欧领导人会晤重申争取2020年内完成谈判的承诺。[20]对欧盟而言,如期达成协议是欧盟与英国谈判新自贸协议陷入难产被动局面下展示内部共同立场、重树欧盟国际经贸地位的重要标志,欧盟由此全面进入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国市场,[21]势必给低迷中的欧洲经济注入“强心剂”。对中国而言,这将是在中美“贸易战”硝烟未散背景下,继亚太地区2019年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后在欧洲方向又一确保中国贸易大国地位和稳外贸稳外资的重大举措,对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到2020年7月初,谈判已进行30轮,[22]现正处于最后收官阶段。中欧双方分歧既是规制和门槛之争,也是标准之争。欧盟市场化水平和开放程度高,出于自身利益,要求中方放开现代服务业和国企垄断行业投资准入,在汽车、政府采购等领域给外企同等待遇,希望“无障碍”进入中国的金融、建筑、旅游、交通、能源等领域。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尽管这些年在降低关税、放开市场准入、扩大进口、减少股比限制、保护知识产权、出台外商投资法、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成效很大,制造业已几乎全部开放、金融领域2—3年内也将逐步大幅放开,[23]但在中高端产业总体上不占优势,希望循序渐进放开弱势产业和领域,同时在欧投资免受行政过度干预和安全审查。中欧都支持市场双向开放,都重视获得公正合理、平等非歧视对待,都主张合作共赢的最终目的,这是双方的最大公约数和搁置部分分歧达成协议的基础所在。中欧加快达成投资协定,不仅会为推进中欧自贸区建设铺平道路,而且会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乃至稳定世界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

  二、夯实中欧数字经济合作共享平台

  近年来,欧盟及其不少成员国都制定了支持数字产业发展的创新战略,欧盟还专门推出“欧洲数字化单一市场”(DigitalSingleMarket)战略,希望整合内部数字资源形成统一对外竞争力。[24]中国作为创新大国,不仅制定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计划、“网络强国战略”、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还拥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更有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华为5G网络技术产品。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数据,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超过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36.2%。[25]数字经济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中欧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从民间到官方都已建立起一定渠道和框架,中欧创新合作对话等平台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德国工业4.0与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的对接合作取得初步进展。但总体看,中欧在数字经济领域尚处于增进互信阶段,缺乏实质性对话与合作。[26]当前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数字经济领域形成美国总体领先、中国紧随其后、欧洲相对落后的局面,在5G领域则是中国处于领先、美欧相对落后,而这些新技术的标准制定目前大多被美国垄断。中国拥有巨大应用市场、关键技术开发等优势,欧盟具有设备部件制造基础、国际规则谈判经验等优势,双方深化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必将增强整体实力和谈判筹码,最终赢得有利局面。中欧可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层面沟通对话机制的引领带动作用。可考虑在现有的中欧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专家工作组框架下,推动设立“中欧数字经济对话合作会议”机制,在兼顾网络安全的同时聚焦数字经济,重点就推进中欧数字经济深层合作及数字经济全球治理沟通协调政策立场,为促进中欧数字经济深度合作创造条件。二是妥善解决困扰双方的5G使用难题。美国阻挠欧洲选择先进的中国5G产品,其本质是打压华为,同时也变相打压欧洲信息和网络技术发展,让欧洲错失升级网络技术的良机和直达世界前沿的捷径。欧盟市场十分强调遵守竞争规则,不能随意排斥某些特定产品,把华为5G拒之门外不符合欧方原则。2020年1月欧盟委员会出台关于5G市场建设相关政策,[27]对进入欧洲核心5G网络产品市场有所限制,但在外围市场则并无限定,隐含将对华为等中国电信企业采取这样的折中策略,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目前,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已表示不会拒绝使用华为5G产品。如果欧方能坚持公平、非歧视原则对中方开放5G市场,那么中欧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也存在合作空间。三是加强数字经济全球治理对话协商。中国作为数字经济大国,主张积极构建以多边主义为基础、以开放包容为原则、以均衡发展为导向的数字经济规则,这与欧盟立场无根本矛盾。但欧盟由于其碎片化的数字市场以及严苛的保护个人信息隐定目前大多被美国垄断。中国拥有巨大应用市场、关键技术开发等优势,欧盟具有设备部件制造基础、国际规则谈判经验等优势,双方深化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必将增强整体实力和谈判筹码,最终赢得有利局面。中欧可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层面沟通对话机制的引领带动作用。可考虑在现有的中欧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专家工作组框架下,推动设立“中欧数字经济对话合作会议”机制,在兼顾网络安全的同时聚焦数字经济,重点就推进中欧数字经济深层合作及数字经济全球治理沟通协调政策立场,为促进中欧数字经济深度合作创造条件。二是妥善解决困扰双方的5G使用难题。美国阻挠欧洲选择先进的中国5G产品,其本质是打压华为,同时也变相打压欧洲信息和网络技术发展,让欧洲错失升级网络技术的良机和直达世界前沿的捷径。欧盟市场十分强调遵守竞争规则,不能随意排斥某些特定产品,把华为5G拒之门外不符合欧方原则。2020年1月欧盟委员会出台关于5G市场建设相关政策,[27]对进入欧洲核心5G网络产品市场有所限制,但在外围市场则并无限定,隐含将对华为等中国电信企业采取这样的折中策略,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目前,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已表示不会拒绝使用华为5G产品。如果欧方能坚持公平、非歧视原则对中方开放5G市场,那么中欧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也存在合作空间。三是加强数字经济全球治理对话协商。中国作为数字经济大国,主张积极构建以多边主義为基础、以开放包容为原则、以均衡发展为导向的数字经济规则,这与欧盟立场无根本矛盾。但欧盟由于其碎片化的数字市场以及严苛的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条款自缚手脚,担心最终会被美国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世界网络巨头竞争压垮,转而试图采取开征“数字税”来保护欧洲数字企业利益。对此,中国应与欧盟尽早进行沟通甚至谈判,避免对中资数字产业在欧发展造成影响。中欧还应加强在联合国机构及G20、WTO等重要全球治理多边平台上的沟通对话,力争形成数字经济规制领域的“中欧共同立场”,促进数字经济全球均衡发展、普惠各国人民。

  三、打造中欧可持续和绿色发展伙伴关系

  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绿色增长等方面,中欧双方具有相似的价值理念和政策目标。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从提出科学发展观到新发展理念,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可持续增长和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支持《巴黎协定》,在“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中承诺的减排目标任务都已提前完成。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等领域均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7月,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政府投资基金,首期总规模达885亿元人民币,用于利用市场机制支持中国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28]

  欧盟重视环保和绿色发展由来已久,在节能环保技术、产业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同不少欧盟国家开展了富有成果的环保合作,中欧领导人会晤已多次将绿色环保作为主要议题之一。新一届欧盟机构上任伊始就提出“欧洲绿色新政”(EuropeanGreenDeal),[29]并将欧洲经济复苏基金“下一代欧盟”(NextGenerationEU)的较大比例用于投入绿色产业、支持“绿色复苏”,甚至称其为欧盟“新增长战略”,[30]希望以此建立欧盟新的全球竞争优势。目前看,欧盟试图利用其在绿色发展领域的明显优势,坚持在欧洲推行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增长,进而形成以欧盟为核心的环保和绿色标准规则体系并引领世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同时欧盟还准备开征所谓“碳边境税”,提高对碳排放密集型进口商和跨国物联网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环保成本,并鼓励欧盟电池、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产业回归”和“产品自主”。针对欧盟绿色发展战略等措施,中国应尽快组织力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在可见未来中欧市场捆绑共存格局不变前提下,抓住欧盟推行“绿色新政”契机,推动中欧环保及可持续发展领域深度技术合作,同时结合中国国内产业升级和转型方向就落实《巴黎协定》后续目标、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未来环保和绿色产品标准进行交流探讨,并尽早与欧盟就“碳税”及碳排放交易体系进行沟通协商。总体看,绿色发展不仅是中欧共同推行的引领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而且已成为双方务实合作的新增长点,中欧在此共同利益很多,应携手打造“可持续和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好巩固中欧合作大局。

孙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