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贴好『标签』的城市

  • 来源:海峡旅游
  • 关键字:中国南方,南北方气候,汉中人
  • 发布时间:2020-11-04 15:08

  要感受中国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地理差异,只要借助交通工具,在秦岭 - 淮河一线南北来回跳跃,身体感官上的巨大差异就会让人深有体会。九月时,南方仍然穿着短袖在晚风里散步,北方早已是外套披身。在咸阳机场落地时,我们被干冷的秋风吹出了一个寒颤,等不及让身体适应,就坐着高铁穿越秦岭、抵达汉中,果然一下车潮湿的寒风迎面扑来,一瞬间,又回到了熟悉的南方。

  秦岭的存在,让我国形成了差异鲜明的南北方气候,也在千百年的时光里,造就了南北方人不同的民俗习惯、生活方式和语言性格。即使到了今天,便利的交通让 “走南闯北”成了件容易的事,但中国人对于 “南方人” “北方人”的差异讨论依然是乐此不疲。相较之下,像汉中这样身处南北分界线的城市就显得特别有意思。南方人在这里,可以从气候、饮食上找到共鸣,北方人也能在这里感受到北方省份的管理共性。这样的一个 “南北混合体”让人不禁好奇: 当南方与北方的地域特征变得模糊时,我们该如何辨认一种生活、一座城市?

  如今,国内许多城市为了发展旅游,都在迫切地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 “标签”,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汉中也同样如此。早在 2016 年汉中市开始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时,就将每一个县区的特色、定位都梳理得一清二楚,并设定了相应的宣传口号,这相当于汉中市牵头,为自己底下的每一个县区都画好了线,贴好了标签。放到今天,“贴标签”这件事对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而言或许带有贬义的意味,但对于一座城市的旅游发展而言,它却是必然的举动。汉中市在这件事上,确实做得又快又准——或许这是因为,汉中对自我定位的探寻由来已久,对于自己究竟有哪些 “拿得出手的亮点”,已经思考得够透彻了。

  在与汉中人交流的过程中,你总能感到一种 “自知”。无论是在旅游行业钻研多年的专家学者,还是一名普通的客车司机,似乎都能跟你分析汉中所面临的尴尬困境。这座城市因为 “南水北调”工程,在工业发展等方面受限已久,又因 “秦岭四宝”等珍稀动物的自然保护区的存在,对自然生态的开发也有限。你会发现,这是一座 “因为环境太好,反而处处受限”的城市,虽说肩负光荣使命,但落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里,语气总难免带些无奈。

  汉中人形容自己的家乡,战时总是迅速发展,到了和平年代就容易被人遗忘。但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汉中也总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机遇。在这条路上,汉中能走多远呢?别忘了,这里曾诞生过造纸术的代表人物蔡伦,曾走出过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曾飞出过中国第一架最大的运八运输机……这是一片地大物博、充满创造力的土地,过去,有许多传奇故事在这里发生,眼下,汉中人依然有颗不服输的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