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从一碗好饭开始

  • 来源:海峡旅游
  • 关键字:汉中人,饭碗,黑米
  • 发布时间:2020-11-04 15:13

  在竹笼屉底垫一层棉纱, 打上一勺磨好的米浆,泛上一圈让米浆均匀铺开。手熟的师傅,能将米浆调出刚刚好的浓稠度,一勺下去刚刚好铺满笼屉底。铺好了米浆的笼屉一层层叠在蒸锅上,不一会儿就蒸得米香四溢,“老板,来一碗米皮子!”恰好有客进门来,“好嘞。”老板迅速将蒸好的热米皮揭一张下来叠进加了调料和配菜的碗里,就是一碗汉中人的“日常”了。

  汉中人的饭碗里,是米唱着主角。不管是米皮还是面皮,都少不了米的身影。汉中人说起米来,无不以黑米为骄傲。黑米是中国最早的可食用米之一,据考古资料表明其种植、食用历史至少已有 2600 年,据《洋县志》所说,是汉人张骞路过洋县发现了黑米,并进贡给汉武帝,武帝品尝后赞其是“神米”。而我们也看到另一种有趣的说法,称张骞得文曲星梦中指点,发现黑米之时便是他出头之日。于是他便在田间苦寻黑米,最终有幸寻得并带动村民们培育种植,自己也如愿走上仕途。

  青年杨坤决定返乡种黑米,却始于“种一些好米,做一碗好饭”的简单愿望。读农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位于广州的农企工作。学以致用的同时也迎来了自己的孩子帅帅,本该是锦上添花的喜事,却不料帅帅还不到一岁时就被检查出毛细血管瘤。思来想去,杨坤觉得问题出在自己的工作上,与化肥和农药打了 4 年交道,自己的身体一定受到了损害,进而才导致孩子的病症。于是夫妻二人先后辞去工作,回到杨坤的老家汉中市汉台区铺镇四合村。“当时一回来先是想着跟别人一起种苹果,但后来还是觉得要种米,从吃一碗好饭开始,改善家人的健康。”帅帅从库房里抱来一些去年的黑米,蹲在一旁听爸爸向我们介绍。这黑米属于糙米,仅做脱壳处理所以保留了黑色米皮中的营养,其中含有丰富的的花青素等多酚化合物,有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抗炎症等功效。“而且口感很好,磨成米糊帅帅特别爱吃。一些商家也把黑米叫做‘宝宝米’,主打的是孕妇与幼儿市场。”正是由于口感和营养的双重优势,自汉武帝以来,历代都将汉中黑米列为贡米,与香米、薏米、桂花米一道被记载于《洋县志》里。据说慈禧逃到西安后仍念着黑米,下令汉中进贡。

  如今,汉中多地均有种植黑米,其中以洋县面积最大,已达 5 万余亩。四合村属汉台区,一条红沟河与一圈白杨树林将这个仅有 200 余户人家的小村子抱在怀里。每年的割稻季都恰好与雨季重叠,四合村地势较高,不易积涝,加上河水与树木构成了天然屏障,虫子有了家就不会轻易攻击庄稼。四合村的农户们得以安心地延续着传统的劳作方式,采用“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两种轮作模式,年复一年地过着安稳的日子。我们到达时正飘着细雨,路面上还留着许多“收不赢”的稻谷,用塑料与石头盖住,等待放晴了再继续晾晒。农田里零星有人在清理已经收割完的稻田,晚熟的稻子还在轻轻垂着头。走在田埂上,杨坤指着眼前一片稻田说道:“我种的都是多年的自留种。老品种生长周期长、产量相对低,分田到户后普通农户就不愿意种了。现在普遍受农户欢迎的是一些杂交种,大家都奔着产量和省事去了……”“爸爸,朱鹮!”帅帅忽然指着田边叫我们看,一只大鸟振翅飞起,标志性的橘红色羽毛表明了它“秦岭四宝”之一的身份。得益于对野生动物的大力保护,汉中的稻米种植非常注重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种出的米自然是市面上少有的好吃。洋县也懂得营销,先一步借朱鹮之名注册了黑米商标,“我们开始种米时也有人说:‘隔壁洋县都种得这么有名了,你们干嘛还要种,规模还这么小?’我也在想我做这件事的意义到底在哪。但是看到孩子爱吃,健康得到了改善,我就觉得值了。”

  “做农业很难,昨天收的稻子还淋了雨。但还是很感谢上天。”讲起种米的经历,杨坤始终这样乐观。如今,也有其他青年人和杨坤一样回到家乡,从父母那学习种稻本领,在现实与对农业的热爱中摸索着共赢的办法。每年的 4 月初,他们就开始忙活,准备种子、筛选杂种、浸种催芽,一年的期盼就在这一步一步扎实的辛劳里慢慢构勒出样貌。他拔起一株杂株,认真地端详着自己的稻田说:“我们回去吧,今晚就做面皮给你们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