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赋能:新基建推进与中小企业发展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建设,改革,落实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1-13 23:18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进行,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新基建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接踵而至。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今年多次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并定调新基建项目建设需要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继发布落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将新基建建设与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有效带动经济复苏的新举措。
2020年既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为此,新基建需要加速建设,为全面开启数字经济时代先行奠定基础,中小企业则亟需在抗疫战场上打一场漂亮的胜仗,继续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促效应,不仅新基建是加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燃料舱”,中小企业同样也是新基建浪潮中冲锋陷阵的“生力军”。通过双向赋能,无论是新基建,还是中小企业,都将在后疫情时期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疫情“照出”中小企业发展痛点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场大考,零售、餐饮、娱乐、交通、旅游等很多依赖于线下的行业发展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而言,疫情更是一枚放大镜,将其以往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发展都存在追求发展速度、缺少危机意识与未雨绸缪的规划设计的问题,也就是一味追求“身高”但忽视“体质”。因此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中小企业缺乏系统对接、授信风控,并且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企业生产受限时期,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未实现信息化运行或仅处于简单的OA办公阶段,难以在短期内适应远程办公,企业工作生产效率低下,陷入开工难、招工难、复产难的困境。而后,又由于疫情风险與国际政治格局变化风险的叠加共振,市场总体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产业链循环受阻,部分缺乏相应风险储备的中小企业在依靠少量的账面现金支付工资、租金、利息等固定成本后只能静待消亡。
新基建与中小企业的互助关系
显然,就疫情形势下持续发布的新基建政策所涉及的主体与惠及范围来看,由于中小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以新基建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激发其发展活力,是此次国家大力推动新基建的深切期望之一。而换个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维持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在此次新基建浪潮下,同样能够为其建设发展助力,提供一定的策略与技术支持。
第一,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新基建列车。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打击是致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调研数据显示,85%的中小企业无法抵抗由防疫管控限制所致停工停产的风险。即使各地政府积极组织引导各部门机构发挥各自优势,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开展复工复产提供金融信贷、物资调控、减税降费等抗疫纾困服务,在2020年上半年国内仍有46万余家中小微企业倒闭。现存的中小企业即使熬过疫情“寒冬”,也是“伤痕累累”。后疫情时期,国家重筹加码,推进新基建建设,目的之一就是,以此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为拉动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重筹加码。后疫情时期,国家重筹加码,推进新基建建设,目的之一就是,以此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为拉动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在科技端发力的新基建对于稳增长、稳就业、优结构、挖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中小企业本身而言,新基建的发展可以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形成“工业互联网”等高效平台,为其数字化、自动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着眼长远,新基建更是具备广阔空间,形成发展后劲,助力中小企业未来发展。一方面,新基建有助于各行业中小企业享受政策改革红利,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部署不断完善,政府将更加精准地定位中小企业需求,进行“对症下药”。另一方面,新基建能够有效拉动投融资与扩大消费,牵动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新基建将吸引各行业加大对信息通讯技术项目的资本投入,进而将汇聚一大批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服务商,并致力于对各行业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促进中小企业整体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在信息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此同时,未来我国必将迎来数字经济时代,而新基建作为实现万物互联、产业融合的基础,会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中小企业经营效率,将实体中小企业与数字经济相融合,激发更大的发展潜力。综合来看,新基建对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体系现代化转型具有关键依托作用。
第二,新基建发展需要民间智慧。线上办公促进复工复产、在线医疗减轻就诊压力、云购物便利社会生活、互联网教育开拓教学渠道,以数字型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在此次疫情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防控限制所带来的社会压力,但同样也暴露了传统基建随着社会发展效能减弱、新基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问题。由此看来,当今社会对新基建的需求不断提升。面对如此重要的发展阶段,新基建建设如何提效增速,在后疫情时期寻找新路,是一个现实且紧迫的问题。
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高新科技,并且着重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硬核科技连接消费者市场,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新兴产业的开拓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新基建建设中可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也就是说相较于传统基建以国有企业主导的建设模式,新基建建设应引导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市场嗅觉灵敏、反应速度快、技术专一、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
首先,新基建建设因此次疫情加速成为发展刚需,如今的建设状况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需求,因此短期内新基建需要有更具针对性、更加精准化的建设目标。中小企业作为新基建建设所惠及的最大企业受众,其需求能够为新基建建设提供牵引性作用。例如,此次在疫情复工复产行动中,浙江通过动态采集监测与中小企业主动上报企业产能与经营情况,运用数据监测分析机制动态反映各市、各行业、各平台企业情况,以此精准发挥平台作用,采集数据的便利性、可得性、可靠性较好,让后续制定互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行动计划或发展规划有了针对性参考。
其次,中小企业同样能够成为新基建建设的重要承担者,挑起我国新基建发展的一根大梁。2019年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中坚力量。同时,即使新基建建设首选一般是国有企业,但是在如今新基建建设的迫切形势下,想要在中国偌大的地域范围内保质保量地建设新基建项目无疑需要很长的周期,因此选择公私合营模式(PPP模式),让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参与新基建项目建设便是一项有利的选择,进而能够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新基建的积极性,这也是中央政府在多次会议上强调新基建建设需要民间力量的题中之义。
政策建议
一、守正出奇,因地制宜。政府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中小企业融合新基建发展定制高水平方案。政府在新基建建设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应该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给予新基建相关的中小企业更多信贷融资支持,更大程度推进减税降费,给中小企业带来发展动能,进而扩大有效投资并推动消费。与此同时,政府要继续增加创新投入、完善科研平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稳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以多方面改革政策红利助力中小企业融合新基建。因此,政府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在作为上还需“出奇”。每个城市的中小企业发展特点都带有区域烙印,因此各地政府要因城施策,充分考虑生产布局、产业集群、民生与社会管理和地方财政等经济发展特点与社会生活方面的地域差异,正确处理中小企业在地域上的发展共性与个性,积极调动民间资本,使其更好地融入新基建建设,形成更高水平的定制化新基建解决方案。
二、提振信心,专精特新。许多中小企业在经历了疫情磨难后,锻炼出较为顽强的耐受力,企业“体质”得到增强。在疫情条件下,新媒体、短视频等网络消费需求增长,并且网络基础设施在新基建的迅速布局下不断完善,使得电商、互联网教育等线上项目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助力整体经济回暖的同时带动了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在此特殊时期持续落实针对性纾困政策,各种利好政策接踵而至,中小企业迎来了新机遇。因此,中小企业应及时提振发展自信,借助新基建风口加速优化商业模式,提高组织效能,早日走出疫情负面状态,为迎接消费需求回升做好充分准备。从长远看,中小企业要朝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去发展,进一步专注于具体的技术环节同新基建项目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创新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项目混改、技术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在这次新基建浪潮中抓住机会。
三、担当责任,统筹兼顾。在享受由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应强化责任担当。新基建发展不单单是政府、国企的责任,中小企业同样应担起新基建发展的大梁,积极响应国家调动民间资本力量的号召,将现实发展需求向政府及时反馈,可以形成相关的创新行业联盟,加强对技术的投入和产出的评估研究,在新基建浪潮中择优发展、择强支持,通过广大中小企业的资金力量、技术优势与产业集聚,形成政府体外资金拉动、受众支持的“乘数效应”。还需注重统筹兼顾,新基建发展是一项全局性、持久性的工作,中小企业在融合新基建过程中,要以“协作、协同、协调”为主要导向,让当前正在进行的传统基建设备改造升级与新基建协调配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将更有利于新基建与中小企业發展融合共进。
池仁勇 郭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