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与吴树琴:相遇是一场盛大的欢喜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前世有缘,教学相长,万里长征
  • 发布时间:2020-12-18 11:07

  1939年12月31日,陶行知与吴树琴喜结连理,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结婚前夕,才情过人的吴树琴执笔写了一份幽默而绝妙的结婚通告:

  前世有缘,无法奈何。我也爱他,他也爱我。

  教学相长,如切如磋。好来好往,朝朝暮暮。

  万里长征,好事多磨。苦中有甜,彼唱此和。

  国难当头,理宜节约。替代钻戒,丹心一颗。

  不要媒公,不要媒婆。两相情愿,终身合作。

  主不请客,客不恭贺。敬友告亲,大家呵呵。

  右合撰结婚通告,写给吾夫爱存。琴。

  见吴树琴如此多才,陶行知亦不甘示弱,提笔在他们的结婚证书上题了一首白话小诗:

  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

  欢喜你遇到了我,我也遇到了你。

  当时你心里有了一个我,我心里有了一个你,

  从今后是朝朝暮暮在一起。

  地久天长,同心比翼,相敬相爱相扶持。

  偶然发点脾气,也要规劝勉励。

  在工作中学习,在服务上努力,追求真理,抗战到底。

  为了大我忘却小己,直等到最后胜利。

  再容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儿像我,一半儿像你。

  陶行知不愧是出了名的才子,这首小诗写得甜蜜无比,吴树琴对丈夫称赞不已,两人四目相对,早已忘言,心中只剩下了满满的欢喜。

  2

  吴树琴并非陶行知的结发妻子,陶行知的原配叫汪纯宜。陶行知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夫妻俩新婚宴尔便两地分离,汪纯宜独自在家操持家务,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抚养孩子,十分辛苦,长此以往便累坏了身体,终在1936年4月撒手人寰。

  陶行知遇到吴树琴时,正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事业受阻,前途渺茫,境况十分凄凉。纵然如此,早已对陶行知有仰慕之情的吴树琴还是会经常和同学一起前往他的避难住所请教。身处恶境的陶行知依旧乐观豁达,他教吴树琴和她的同学学书法,带她们听演讲。

  不久,汪纯宜病故。此时,吴树琴给予了陶行知最大的安慰,陶行知亦将自己的悲痛倾诉于她。他渐渐发现自己与吴树琴志趣相投,颇有共同语言。深感知音难觅,于是他便写情诗向她告白。

  汪纯宜病逝后,4个年幼的儿子无人照顾,吴树琴便在假期时间来陶家帮忙料理家务,不辞辛苦,无怨无悔。那个时候,她还是未出嫁的大姑娘,总是往陶行知家跑,难免被人说三道四,她的父母多次阻拦规劝她,她却毫不在意。爱得坦荡荡,爱得清清白,她就是这样勇敢的女子。对于吴树琴的付出,陶行知自然是看在眼里,感激在心中。

  3

   1937年夏,吴树琴从大学毕业了,她毅然放弃了留在上海一家法国人开办的大药房工作的机会,不顾家人反对,来到南京北郊研究所工作,只为能陪在陶行知身边。爱得不易,所以倍加珍惜,他们都把彼此视为珍宝。

  1939年,陶行知与吴树琴在重庆育才学校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新房是由一座废弃的旧碉堡稍加维修而成的,婚礼没有张灯结彩,更没有磕头拜天地,只有育才学校百余名师生和前来贺喜的草街子淳朴的乡民们热情的祝福。

  与吴树琴共同生活的那一段时间,无疑是陶行知后半生最幸福的时光,因为有她,他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起来。已经步入中年的他,在妻子的精心照顾之下,竟然焕发出了年轻人的光彩和蓬勃生机,工作也更加投入,每一天都开开心心的。他的朋友都惊讶于他的变化,也都十分羡慕他有个好妻子,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吴树琴嫁给陶行知后便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把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辅佐丈夫的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她愿意为他待在家里,洗衣做饭,照顾孩子。为他做任何事,她心里都是欢喜的。可惜这样幸福的时光太过短暂,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逝世,一直守在病床前的吴树琴悲痛欲绝。

  他走了,她的心便空了。料理完丈夫的丧事后,吴树琴带着家人移居南京,在中央大学医务室当药剂师,一面养家和抚养孩子,一面继续宣传陶行知的教育主张。

  多年以来,吴树琴精心保存了陶行知的许多遗物,包括书籍、文物、资料、墨宝,为研究陶行知提供了最有价值的第一手素材。年老以后,她不顾体弱,仍著文演说,继续传播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他们在一起只有短短的8年,可是8年足够她用一辈子时间去回忆了。2003年,吴树琴与世长辞,她去另一个世界与陶行知重逢了。对于他们而言,相遇是一场盛大的欢喜,一见倾心,此生不渝。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