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 来源:教育学文摘
  • 关键字:思维导图,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 发布时间:2020-12-19 15:44

  【摘要】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视化、具体化,已经被应用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要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应用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思维潜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内在修养。本文重点就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 1009-7406 (2020)11-012-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思维导图作为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已经被运用到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良性发展。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启蒙时期,由于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对于内容较长、复杂的课文阅读感受困难,理解认识不够。思维导图作为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可以把抽象的思维形象化,把图形、词汇、色彩等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应用顺序结合成形象的树状结构图,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群文阅读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群文阅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推进学生实现良性发展。可以说,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再借助思维导图辅助工具,发挥其图文并茂的特点,以图形表达语文知识,对教学的重点进行直观的呈现,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强化教学趣味化,调动学生主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语文阅读方式已经不再限于单一的课文阅读法,可以通过互联网、报纸报刊等载体进行阅读,助力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多媒体技术,渗透大量的图文和声音效果,增强课堂的教学活泼性,使其产生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让阅读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符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特点,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二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故事的启迪》教学中,有《我要的是葫芦》《风娃娃》《酸的和甜的》《坐井观天》等文章,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利用小学生的喜好和好奇心,插入一些生动的图画,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故事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群文阅读学习中,并且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故事中的道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故事中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二)强化教学网络化,增强学生抽象性。小学生的形象认知能力尚处在具体思维之中,很难理解抽象的知识和信息,只是理解文中的只言片语,从而影响了小学生对群文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把文章言简意赅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还可以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整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生动形象,使小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本来凌乱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帮助,逐个的串连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形象的知识网络图,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形象的知识网络,既增强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喜爱,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强化教学多元化,激发学生创造性。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思维导图有着很强的发散性,文中的道理和知识并非只是简单的堆在一起,而是以某个思想为中心通过向外延伸和扩散的方式联系起来,并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架构。此种方式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使学生学习了文中的语言知识和基本道理,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比如,在设计思维导图时,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和老师的思维不同,老师不能只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教授给学生,从而发挥出思维导图的最大效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自主权,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学生把书面知识转变成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强化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当前,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现文章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探索中心思想,并提出个人的问题,将对应的结果渗入到思维导图中。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其思维导图,检查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思维导图的绘制思路和关键词,使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不要跑题,制作出相关的思维导图。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阅读文章,使学生组成小组开展讨论,从而更好的绘制出思维导图。比如,在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时,此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松鼠不小心闯入他人家里之后发生的故事,有着很强的趣味性,老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此文,指导学生利用简洁的文字分析文章,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绘制出思维导图。然后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和同学分享、展示,促进共同提升。在进行群文阅读的同时,学生从具体事例的叙述中,文中描写松鼠的动作灵活等句子中,以及爸爸的话语和作者的评论,切实感悟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新的课标理念下,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思维导图具有个性化、多元性的特点,将其应用到群文阅读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明英.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7(04).

  [2]孙泽利.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11).

  [3]董旭洁.思维导图引导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J]《. 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04).

  [4]梁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6(09).

  [5]赵莹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讨[J].《教书育人》,2019(3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