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消费提质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经济,社会,发展
  • 发布时间:2020-12-22 16:2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分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表现在消费领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对“十四五”时期发展提出了系列建议,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适应中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加快释放14亿人的消费潜力,奠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大任务。

  消费结构呈现明显的升级态势

  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我国消费不仅在规模上快速增长,而且在以服务型消费为重点的消费结构上呈现快速升级的态势。

  疫情对居民消费有短期冲击,但消费增长的长期趋势不变。此次疫情客观上对城乡居民消费带来了短期冲击。我们用ARIMA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城乡实际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低于新冠疫情前所预测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最大的是一季度,居民人均消费直接损失超过900元。但从二季度,消费开始复苏。进一步的模型预测显示,乐观估计2021年二季度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冲击将基本消化,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由负转正。这表明我国消费增长的趋势不变。

  服务型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这些年老百姓在健康、医疗、文化、旅游、教育、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内容。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5%和67.7%;2017年,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首次低于30%;2018年,居民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到28.4%。国家统计局从2018年开始公布服务消费指标。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占比为42.6%,2018年服务消费占比为44.2%,2019年为45.9%,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事实上,普通民众从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即便是传统的物质产品,其生产和最终消费环节也开始嵌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服务,个性化、高端化的趋势明显,这与传统消费有明显区别。初步预测,到2025年,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将达到50%;到2035年左右,有可能达到65%左右,并且在这个比重上趋于稳定。由此看,我国消费升级还有15年左右的时间。

  消费升级将带来比较明显的市场规模增量。201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万亿元,比2018年的38.1万亿元增长3.1万亿元。假设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在2019年的水平,如果“十四五”期间保持平均5%的增长,到202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50万亿元。近几年,我国扭转了消费率不断走低的态势,2019年最终消费率达到55.4%。消费增长带来的引致投资不断增长,带动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

  中国消费释放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从2014年开始,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高于投资的贡献率。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57.8%。从未来趋势看,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5年消费规模将达到60万亿~65万亿元,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60%以上。未来几年,我国有条件、有可能保持5%~6%左右的增长。从全球看,中国的消费升级将对全球形成重大利好。中国的市场,也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有研究预测,2016—2021年这几年中国的消费增量将达到1.8万亿美元,相当于2021年英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在全球经济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我国几年的消费增量就将相当于一个英国市场,这一市场开放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重大影响。

  推动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

  当前,中国消费面临的突出挑战是“有需求缺供给、有供给缺质量、有质量缺品牌”。“十四五”时期无论是产业变革,还是商业模式创新,都需要牢牢抓住消费需求升级这个根本,都需要以新消费为导向推动新的供给变革。

  创新供给体系,加大服务供给。适应服务型消费需求增长的趋势,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社会服务领域,形成有效的供给,满足不断增长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对企业来说,当前教育、医疗、健康、护理、个性化、绿色化消费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都是老百姓的“痛点”,都是有可能产生新商业革命的领域。 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服务投资。在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尤其重要。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表明,到2030年,我国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6万亿元,到2050年,教育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万亿元;到2030年,我国医疗卫生市场需求将达到15万亿元,2040年达29万亿元,2050年达到37万亿元。未来几年,大教育与大医疗产业将成为企业投资的“热土”,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投资热土。

  推动服务业市场的全面开放。目前,我国制造业领域约95%以上已经实现市场化,服务业领域这几年的开放尽管已经在提速,但与制造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将服务业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实质性打破服务业领域的各类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推进服务业与新经济的深度融合,破解服务型消费“有需求、缺供给”的突出矛盾。

  创新消费市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在服务消费为重点的时代,需要针对消费新时代的新特点,进一步强化消费市场监管,营造一个安全、放心、便捷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结构向更加合理、更加绿色、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动高水平开放进程

  适应消费需求升级主动扩大进口。《2018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进口总额中,消费品比重不足10%。如果消费品进口占比提高到20%的水平,不仅有利于本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而且将给其他国家带来年均约4000亿美元的出口机会。未来10年,我国将进口22万亿美元的商品;未来15年,我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服务。适应消费需求增长的趋势,需要把商品和服务进口进一步机制化。在上海进博会的基础上,加快打造更多的进博品牌,包括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也包括在有条件的地区举办多种场次、独具特色的进口博览会。

  加快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新高地。一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国内自贸试验区的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国内自贸试验区需要在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开放上先行探索,更好发挥对外开放压力测试的重要作用。二是以服务贸易一体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好粤港澳大湾区这张牌,重要的是尽快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质性突破。这不仅对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将提供有益探索,也将为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重要平台。三是尽快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贸易新高地。利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契机,加快形成海南服务贸易新高地。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在主动大幅降低关税的同时,务实推进与欧盟、日本、东盟等经济体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例如,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努力在2020年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同时启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联合研究,加快构建以一体化大市场为目标的中欧经贸合作新格局。

  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释放消费潜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居民收入,也涉及消费环境等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与体制创新。总的来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快落实,尽快取得突破。

  保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当前我国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如果能够扩大到8亿左右,将深刻改变我国的社会结构,并形成消费释放的重要新增主体。为此,需要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方面采取多种举措。例如:通过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员工持股、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调整我国的利益关系,形成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以适应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并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双轮驱动。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其中最大掣肘在于农民土地财产权未得到完全落实,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太低。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全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11%,而农民仅为2.26%。这就需要加快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着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尤其是财产性收入。加快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改革,使户籍制度尽快退出历史,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对接创造条件。由此使部分农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出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

  加快税收结构调整,降低居民税负,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并且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自我认同感。当前,我国税制仍以间接税为主,既加大了企业税收负担(90%的税从企业征收),同时也带来了税收的逆向调节,中低收入群体实际承担的流转税税负要高于高收入群体。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培育中等收入群体,需要改变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尽快提高直接税比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