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生殿》中杨李的爱情悲剧,是对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下的帝王妃子婚姻状况的真实展现和审美升华,其死亡结局的艺术处理,体现了中国文学传统的悲剧观念和死亡意识。
清代洪昇代表剧作《长生殿》对唐明皇与杨玉环传奇爱情的描写和歌颂,既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帝王家婚恋模式,又是经过艺术升华的知音互赏、灵肉契合、生死不渝的完美爱情图景。杨贵妃的悲剧下场折射出男权社会“红颜祸水”的狭隘观念,而她死后飞升成仙,杨李二人在仙界得以长相厮守,这审美升华的 “大团圆”结局,既表达了作家对真挚美好爱情的弘扬和赞美,也是中国传统文学悲剧观念和死亡意识的体现。
《长生殿》展现了古代皇宫后院的真实状况,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人”,如此之多的女人共侍一夫,恩泽能及的只是其中极少数,嫔妃只有抓住君王的心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极尽荣宠的杨玉环也希望“愿钗盒情缘长久订,莫使做秋风扇冷。”即便才貌超群、娇媚聪慧,杨贵妃同样陷于争风吃醋的宫斗中,为了讨得玄宗欢心,专宠不失,她投其所好、谱曲献舞,斗败最大竞争对手梅妃,最后与玄宗在长生殿携手盟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这是于帝王家难得一见的深情。
但中国古代这些贵族妇女,即便位尊荣宠,终究也只是男性的附庸和玩物,有时是政治交换的砝码,有时是男性攀附的诱饵,有时是宫廷倾轧的牺牲品……与平民女子不同,她们的命运与男人的政治争斗往往是捆绑关系,俱荣俱损,有时一夜之间就跌入底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自己是无法把握的,她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却总是免不了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这个男性专权的社会,“红颜祸水”是古已有之的结论性命题,许多亡国之君,后人总结其国家倾覆的原因时,常常归结为女人美色的淫乱惑上,妲己、褒姒如此,杨玉环也是如此。马嵬坡兵变,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后,又逼着皇上赐死杨贵妃,杨玉环临死前对步步进逼的将军哀哀疾呼:“陈元礼,你兵威不向逆寇加,逼奴自杀。”(《埋玉》)其实,她只不过是男人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牺牲品和替罪羊,晚年的玄宗懒理朝政,没有杨玉环,也会有“李玉环”“王玉环”,和唐朝那几位觊觎高位的女人不同,杨玉环性格的基本内容是妒和情,她不但没有任何政治上的野心欲求,甚至连皇后宝座也没有窥探过,只有后宫女子争宠自保的小花招,然而却因前朝的政治变局殒命。
《长生殿》中洪昇虽未将唐王朝衰败的原因全归为美色误国,他批评了玄宗“误任边将,委政权奸”,但也在马嵬坡杨李二人生死分离后,让杨玉环对自己生前的罪孽痛切忏悔:“只想我在生所为,哪一桩不是罪案”(《情悔》),她“对星月发心至诚”,向皇天上帝“忏愆尤,陈罪省”,获得了土地公的同情垂悯,天孙织女则因土地的陈说了解到杨李诚心悔罪,从而议定上奏天帝,让杨妃升登蓬莱仙界,最终两人才得以在天宫重续钗盒情缘。
这样调和式的悲剧结局安排,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悲剧观念和死亡美学意识,与西方文学不同,中国古代没有那种一悲到底的纯粹的悲剧,往往是悲为主调,悲喜交集,呈现出“中和” 之美,王国维曾说,中国的悲剧“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②《长生殿》前半段写兵变之前杨李二人的享乐生活,暗含悲苦;兵变后杨妃惨死,天人两隔,就安排梦中相会有期,仙界重圆,写得悲悲喜喜,苦乐交错,大大淡化了现实痛苦:“仙家美眷,比翼连枝,好合依然。天将离恨补,海把怨愁填” (《重圆》),似幻似真,其乐融融,现实的苦幻化为了梦中或仙界的美好与幸福。然而,这却绝不是现实中帝妃情比金坚可以带来的理想结局,于是洪昇将历史原型神化,袭用道教神话中的谪谴模式,赋予唐玄宗和杨贵妃贬谪仙人的身份,一为“孔昇真人”,另一个是“蓬莱仙子”,因小错被贬谪下凡,成就一场生死孽缘后,又因诚心悔过得以仙界重圆,现实与仙话的糅杂使帝妃传奇爱情故事更具艺术感染力。
不同于西方悲剧常见的彻底毁灭的死亡结局,古代中国文学中的死亡也往往被道德化、理想化,善恶皆有报应,有情人若生不能共白头,死后也会长相依,《孔雀东南飞》惨被拆散的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妻,情比金坚,殉情而死,化为孔雀双双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生时不能结合的梁祝在死后也一起化成翩翩蝴蝶自由飞翔;《牡丹亭》里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窦娥冤》里含冤就死的窦娥,临死前发下三宗誓愿,最后都一一应验,冤情得雪,坏人偿命,在天之灵得以告慰……淡化死亡本身的恐惧和惨烈,相信因果报应,青睐大团圆似的结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有典型性的,这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的承继和表现。
《长生殿》中杨玉环的死也被塑造为一种高尚的选择,虽然是无奈的,悲戚的,她却是为了报答君王主动请死,言辞真切,再三恳求:“臣妾受皇上深恩,杀身难报。今事势危急,望赐自尽,以定军心。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也。”“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用自己的青春生命换取所爱之人平安,用死回报君王的恩宠,这是一种爱,是一种善,也是一种忠,“一代红颜为君绝”,这样的真情良善,痴心可鉴,足以感天动地。于是,作者让杨玉环死后飞升尸解、回列仙班,再经过“冥追”“觅魂”“补恨”“寄情”,竭力渲染他们执著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最终在月宫实现了长生殿里“生生世世,永为夫妇”的密誓盟言。死亡并非消失和灭亡,而是爱情的考验,死亡冲抵了罪愆,死亡又成为仙人之恋的开端,是真挚爱情的重生与延续,《长生殿》中杨玉环的死展示了比生命更可贵的真与善的价值,死亡实现了理想的生命归宿和道德的自我救赎,具有了凄婉而动人的审美价值。
白居易《长恨歌》里杨李没有实现的愿望,在《长生殿》里化做为幻境中实现了的美好图景,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一方面表现出作家对至真之情的崇尚和对晚明时期尚情思想的弘扬,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悲剧文学艺术特点和民族文化心理的体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