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制造政策体系的基本特征

  我国智能制造的政策框架体系不断得到完善。通过对这些政策的深入分析,发现我国智能制造政策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创新生态体系

  创新是推进实施智能制造的关键。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技术装备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我国仍面临核心技术装备、支撑软件、控制系统等受制于人的情况。

  因此,我国的智能制造政策的核心强调技术创新,完善创新体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协同创新,鼓励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建设,瞄准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 2020 年)》提出,突破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相关的核心支撑软件,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技术,加快网络化制造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山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7— 2022 年)》提出积极发展工业大数据技术,智能传感、控制优化与建模仿真技术,制造工艺设计智能化与数据库构建技术等。

  推动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促进重点领域的智能化转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航空装备、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以点带面,促进我国智能制造的整体发展。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航空装备、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智能制造关键术装备的集成应用等。《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提出,推进电子信息、先进轨道交通、电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航空航天装备领域、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智能制造集成。

  从地方发展来看,地方政府根据自身产业发展实际状况,确定本地区的重点发展领域,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如,《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大力支持重点行业智能转型。围绕制造业重点行业和领域推进智能产品设计、智能装备应用、智能产品生产、智能服务,培育和推广离散型、流程型、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山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7— 2022 年)》确定的重点领域为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纺织服装、轮胎、食品加工、家用电器、化工、建材、钢铁及有色金属、医药十大重点领域。

  完善智能标准体系强化基础支撑

  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标准须先行。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正在逐步构建,而且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协同推进,系统集成商、装备制造商、研究机构、用户联合实施的良好氛围。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 年版)》是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 年版)》基础上修订完成的,进一步加强了标准体系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的说明,着重强调了新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突出强化了标准试验验证、行业应用与实施。该指南明确提出到2018 年,累计制修订 150 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到2019 年,累计制修订300 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明确了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提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包括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等3 部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 “可靠性”等5 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5 类关键技术标准。

  注重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促进协同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所占比重在90%以上,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中小企业因为规模、资金等问题,在智能化转型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采取多项措施。

  发挥骨干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带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现有制造资源进行整合,为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关键工业软件、生产模型等服务。对于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鼓励其开展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试点应用。

  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发展“互联网垣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支撑服务体系,促进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推动智能设备的应用。

  《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针对中小企业典型应用场景,鼓励创新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和工业APP 融合应用模式与技术,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应用低成本、模块化、易使用、易维护的先进智能装备和系统,优化工艺流程与装备技术,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并提出了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

  面向客观需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智力支撑能力是促进智能制造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相关人才。探索培育多层次的人才队伍结构。培养能够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既懂制造企业的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育可以从事智能制造技术指导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完善相关培育机制。完善教育培训模式,鼓励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鼓励高校探索完善课程设置以及新的培养模式。

  从各地来看,浙江省主要是加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的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河北省注重培养智能制造领军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实用工程人才,注重培养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