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与成绩,孰轻孰重
- 来源:百科知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规定,体能,对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1-03 22:12
在今年9月22日至10月2日举行的2020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上,游泳名将王简嘉禾在女子1500米自由泳预赛中获得第一并打破该项目的亚洲纪录,但因为之前的体能测试成绩不理想而被淘汰。遭遇相同命运的还有其他一些游泳名将,如余贺新、傅园慧、于静瑶,尽管他们在预赛中成绩第一,但因为体能测试不过关而无缘决赛,而且可能无缘明年的东京奥运会。
体能不过关不能参加决赛,这是国家体育总局的新规定。体能测试难道胜过竞赛成绩?能够拿第一名的运动员由于体能不过关而不能参加东京奥运会,岂不是要把奖牌拱手让与对手吗?
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该如何尊重竞技体育的核心价值和科学规律。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常感动于运动员夺冠时的真情流露,其实这样的“动人一刻”是体能、科学、技术、设备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体能是基础中的基础。体能表现为多种要素,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度、灵敏度等,也是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并且可以成为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的一部分。
运动员的综合专项竞技能力由其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知识能力5种子能力有机组合而成。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竞技能力和特征,举重主要比力量,长跑主要比耐力,体操需要超强的柔韧性,羽毛球则看重协调能力。
我们可以将决定竞技体育成绩的各种因素组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正三角形分为5个部分,最基础的底部是基础体能,往上是专项体能,再往上是专项技术,然后是技战术,最上面才是成绩。最能体现体能优势的项目是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即便是中国最具优势的竞技项目,如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射击、举重等,也必然要以体能为基础。
体能不仅影响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中的成绩,也决定了运动员持续保持竞争力的时间长短。通过2008年、2012年和2016年三届奥运会中各个国家队的表现,我们已经看到,体能对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能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08年奥运会是中国队的鼎盛时期,共获100枚金牌,但是随后两届奥运会则每况愈下,分别获得91和67枚金牌。美国队这三届分别获得112、103和121枚金牌;英国队分别获得51、65和70枚金牌;日本队分别获得25、38和41枚金牌。
得体能者得天下。注重体能训练的国家,其运动成绩一直保持在稳定水平,甚至还呈现一定上升趋势,但是不注重体能训练的中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在中国,不注重体能训练一直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即便进行体能训练,也是注重专项体能而轻视基础体能。这就造成了一些运动员即便在短期内成绩较好,但是由于体能储备较差而不能较长时间保持较好成绩,也不能进一步提高成绩。例如,中国足球运动员由于普遍体能一般,在对抗和速度方面难以抗衡欧美运动员。再以个人而言,国内某篮球运动员卧推推力只有60千克,更是显露了短板,以致在高强度的球场对抗中屡屡失误。反观国外运动员,即便是没有直接对抗的项目,如体操,运动员的体能基础也非常优秀。美国的女子体操运动员西蒙·拜尔斯就是体能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典型,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4金1铜。
体能训练要建立在尊重运动科学规律上。现在,国内体育管理部门要求的体能测试已经与国际接轨,主要测试10个方面,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柔韧性(坐位体前屈)、速度(30米跑)、下肢爆发力(纵跳)、肌肉力量/耐力(卧推、深蹲、引体向上、腹肌、背肌)和有氧能力。当然,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测试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例如,象棋运动员的体能测试,象甲联赛的《体能达标一览表》要求有三大类,即耐力、力量和柔韧:耐力包括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和3000米快走;力量包括立定跳远和掷实心球;柔韧包括坐位体前屈。
要求运动员在体能测试上达标应基于科学规律。对于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要达到三要素—训练、营养和恢复,才既能让运动员出成绩,也能维持运动员的运动黄金时间。因此,要求体能达标或优秀,是一种对运动员的绝对要求,并非可有可无,甚至要排在技战术之前。但是,此次东京奥运会达标赛过于强调对运动员的体能测试成绩,也有些矫枉过正。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发布的此次赛事有关事项通知中规定,本次赛事包括体能竞赛和游泳比赛,预赛排名前16的运动员根据体能得分排序,体能竞赛排名前8的运动员进入决赛。因此,只有同时满足体能竞赛排名前8和预赛排名前16两个条件的选手,才可以进入决赛。如果体能竞赛排名无缘前8,即使是预赛第一名也只能被淘汰。
不只是游泳选手,包括里约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季军董斌在内的多位名将也因为体能测试成绩排名靠后无缘参加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在2020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的竞赛规程中也明确要求,基础体能测试是运动员参与本赛季全国象甲联赛的准入条件。象棋和围棋这样的项目是否需要体能测试?从科学原理出发,答案是肯定的。象棋和围棋运动员不需要体能其实是误解,著名围棋运动员聂卫平曾经在比赛中因为体能不足而屡屡吸氧就是一个例证。
但是,具体到某一竞技项目,体能要求和体能测试成绩与比赛成绩(技战术成绩)所占比重孰大孰小,当然可以进行讨论。面对争议,国家体育总局已经要求各项目中心总结体能测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使测试更加科学,更贴近项目实际竞赛目标。
最近,中国拳击协会发布通告,经国家体育总局备案同意,对2020年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体能测试做出调整,取消3000米测试项目,同时将30米冲刺、垂直纵跳、卧推最大力量、背肌耐力四项调整至比赛1/2(半决赛)阶段测试。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说,体能训练中的3000米跑是他们的“死穴”,容易导致脚踝、膝盖受伤,这或许是一个需要改进的测试项目,但并非是取消体能测试的理由。对此,游泳运动员也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在2020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10月1日的比赛中,徐嘉余与张雨霏、闫子贝、杨浚瑄组成的苏鄂浙鲁联队游出了3分38秒41的好成绩,打破美国队保持的世界纪录(3分38秒56)。赛后,徐嘉余称:“体能没白练!体能测试就像运动员的镜子,指标和数字会毫不掩饰地暴露短板,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张雨霏也认为,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和投入对专项成绩是很有帮助的。“核心力量的提升帮助我在水中能更好地完成蝶泳提臀动作和控制动作节奏,能够更为流畅地游进以及保持水中的流线型,这些都让我的专项训练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各运动项目都应有一个合理的体能要求内容及测试标准,在竞技成绩和体能测试之间达成平衡,让两者都达标或都优秀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