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教学 提升课堂育人品质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问题导向,思政元素,育人品质
  • 发布时间:2021-01-05 10:48

  摘 要:坚持育人目标和问题导向,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处理影响人才培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本文从辩证处理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入手,探讨教师必备的素质及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思政元素提升课堂育人品质。

  教育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反感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厌烦老师的政治说教。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育人工作的全过程,从而有效提升课堂育人品质。

  一、以问题为导向,辩证处理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导教师科学解决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认识事物、谋求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人生成长,离不开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与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学生之间、学科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乃至学生内心,无不存在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教学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善于发现矛盾和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扫清教育教学中的障碍,厘清工作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达到育人的目的。身处学校的人不难发现,那些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大都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平时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了解不多,上课也不关注学生情绪,不注重教学方法创新,不善于引入问题启发学生,单纯把教学工作当成教师的独角戏。这样的教学不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和心灵,达不到师生共鸣与交流认同,教学质量便会大打折扣。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任务,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生活的本领,教师就要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强化价值引领,熟练运用矛盾论、认识论、实践论的思想、观点及各种思维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好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情感等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胸怀育人情怀,真心关爱学生

  教学是为了育人。教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育人先于教书,师德高于师技。教书育人是教师人生价值的体现。育人的情怀,高尚的师德,甘于淡泊、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高尚的师德、师风、师魂促使教师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人格修养、敢于担当与敢于负责的精神。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认为,教育是由激情、知识、能力、实践、思想、智慧、信念、理想、关爱等汇集而成的事业。但凡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为学生所推崇和信赖的教师,无不具有高尚师德,无不严谨治学,无不爱生如子,无不全身心地投入平凡的教学工作并将之当做终生事业而执著追求。因为他们心里装的是广大学生,考虑的是学生的前途和祖国的未来,懂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艰难和挫折,不会把学生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去要求,更不会把教学当做苦差事草率应付。这样的教师,其心胸和视野是宽广的,能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能用以身作则的态度影响学生。即使遇到顽劣学生,他们也不会嫌弃、放弃,因为他们肩负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教育的目的在于教化和育人,在于引导和感动学生。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寻找人生的意义,把小我变成大我,将个人融入社会。教师要掌握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养成对待学生、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知道如何用自己的知识、热情和关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教育学生争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二)富有哲理思维,掌握教学艺术

  一个人的人生涉及方方面面,教育工作也是如此。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工作、情感上的各种矛盾、困惑、苦恼,都应予以重视,不可回避。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有其规律可循。学好马列、用好哲学,是化解教学矛盾、提升育人水平的一把钥匙。特别是哲学中的矛盾运动观、普遍联系观、对立统一观等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探索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课内与课外、继承与创新、宏观与微观、全面与重点、简单与复杂、严肃与活泼、讲授与提问、师生互动等教学中的一系列矛盾,有助于深入探究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内在规律,科学解决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远大理想与人生现实、精神追求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亲其师,方可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的学识、修养、能力、责任心、工作态度建立起来。富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和仁爱之心的教师,能够做到心底坦荡、表里如一、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会高高在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更不会阳奉阴违、华而不实、弄虚作假。教师要了解学生最需要什么,精心设计富有“问题”的教案,通过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增加知识,增长才干。

  (三)坚持学习反思,勇于自我革新

  不思进取的人是不可能当好一名教师的。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师的职业属性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丰富人生阅历,紧跟时代潮流,在育人和学术领域有所建树。从这个角度讲,教师自始至终都是一名学生。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书匠,如果一个教师几十年只局限于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而不关注社会发展和学生前途,不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客观、全面地审视学生,他的思想观念就会变得保守、单一,很难在教学事业上有所进步和成就。成功的教师是用心来教学的,平时除了自己主动学习,还会向老教师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科研路径。教学相长,聪明的教师还善于向学生学习。因为年轻的学生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可以产生很多教学灵感,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潜力和活力。优秀的教师懂得“教学永远在路上”的道理,他们坚持学习反思,从不盲从教材,敢于大胆创新、大胆质疑,积累教学经验和智慧,给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在育人的同时激励自我成长。勤于思考的教师要满脑子都装着问题,比如如何赢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如何找到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当好一名好教师、如何对待差生、如何使教学有激情,如何处理好师生矛盾,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等。这类问题的提出,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反思,更离不开对教学境界的追求。这种提问和反思的能力,源于教师对自我的期望和要求,源于教师内心强大的自我革新需求和不断要求进步的内驱力。

  三、设定问题的出发点

  教学是一项平凡而崇高的事业。学生毕业以后,常常会忘记老师所教过的知识,却不会忘记老师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人格的影响。这就是教师的价值体现,也是教师的崇高之处。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问题设定时应该有方向、有目标、有针对性。所有问题的提出都要立足于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要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和能力。教学中的问题应紧紧围绕育人目标,重点从家国情怀、人文素养、仁义道德、社会责任、价值判断、法律规范、文明礼仪等方面入手考虑,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将各类问题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中。当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设定问题也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单纯为了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更应该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有意义,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斟酌。

  参考文献:

  [1] 陈时见, 赵玉芳, 吴能表, 廖强. 我的教学人生[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 作者单位: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