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十三五”迈上新台阶——梳理政策文件总结“十三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
- 来源:智能制造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智能制造,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28 09:50
“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优质企业加快壮大,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在2020年10月2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用这五句话概括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的成就。
回首“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在制造强国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智能转型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国,“十三五”期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智能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本刊系列梳理了“十三五”期间关于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以飨读者。期望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做一阶段性总结,为“十四五”提供借鉴与参考。
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要先行。为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2015年12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框架包括“基础”“安全”“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等五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
2016年4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并下发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中提出,2016年将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
2016年12月0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及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等十大重点任务。
2017年11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该计划中提出了八项主要任务:首先是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其次要推动智能化再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第三要实施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工程;第四是培育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协同体系;第五是加快高端智能再制造标准研制;第六是探索高端智能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新机制;第七是建设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第八是构建高端智能再制造金融服务新模式。
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2017年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围绕产业发展关键环节部署了七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二是深化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三是促进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四是加快大数据产业主体培育;五是推进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六是完善大数据产业支撑体系;七是提升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该规划围绕重点任务,设置了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大数据服务能力提升、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跨行业大数据应用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创建、大数据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示范、大数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八个工程,作为工作抓手重点推进。
时隔三年,2020年5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构建工业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提升数据资源价值。
该指导意见还部署了两项重点任务,通过探索建立工业数据空间、加快区块链等技术在数据流通中的应用和完善工业大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等方式,从技术手段、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等多个方面着手,激发工业数据市场活力,促进数据市场化配置。
“十三五”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基础性、先导性和融合性作用不断彰显。2019年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中指出,提升“5G+工业互联网”网络关键技术产业能力,首先要加强“5G+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攻关;其次是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第三是加快“5G+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和产品部署实施。
《方案》中明确,提升“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能力,首先要打造5个内网建设改造公共服务平台;其次,遴选10个“5G+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打造“5G+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引领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第三,挖掘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形成“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示范引领效应;第四,建设“5G+工业互联网”测试床,鼓励各方联合建设行业应用测试床,提升垂直领域的5G应用创新能力。
“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也在加快。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覆盖3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和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壮大。
2016年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把提升工业云与大数据服务能力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围绕智能装备接入工业云的数据采集、网络连接和调度管理等重点环节,突破通信协议、数据接口和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提升工业云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创新工业云服务内容与模式,推动工业设计模型、数字化模具、产品和装备维护知识库等制造资源集聚、开放和共享,鼓励培育基于工业云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加快基于接口协议开放、数据全面集成、行业应用模型和开发工具共享的工业数据服务平台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大数据在工业设计、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形成一批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构建以新型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APP架构为核心的智能服务生态。
自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面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2019年8月28日,10部门印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全指导意见》提出了7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一是推动安全责任落实;二是构建安全管理体系;三是提升企业安全防护水平;四是强化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五是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段;六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七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十四五”开局之际,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于2020年10月14日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该行动计划围绕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打造新型能力、深化融合应用和构建支撑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其中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是基础,建设新型能力是核心,深化融合应用是重点,构建支撑体系是保障。为保障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融合发展落地推广,需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作为主要载体,具体包含“两个平台、一个中心”。其中,两个平台是指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和数据支撑平台;一个中心指的是“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业分中心。
“十三五”期间,中国发展智能制造的重点任务是攻克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其中包括高端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以及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
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公共场所减少人员接触的硬性要求,对制造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机器+人”的工作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2020年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要重点支持5G、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8年10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中要求,要制定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以及智能生产等智能工厂标准,工业无线通信、工业有线通信等工业网络标准,机床制造、航天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等行业应用标准,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工作。推动智能制造国家和行业标准上升成为国际标准。
2021年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2020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大会暨联盟会员代表大会”时指出,“十三五”以来,我国智能制造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形成了一批典型应用系统与场景,建成了一批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物流装备和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实现了30%以上的快速增长,发布了285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基本覆盖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制造全流程。
辛国斌副部长指出,在“十四五”时期,将继续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步伐。他还对智能制造未来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提高核心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关键装备、核心工业软件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推出一批高端装备与软件,打造一批融合新兴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深化应用推广。深刻把握智能制造在不同行业、环节和领域的扩散规律和融合方式,分行业、分步骤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三是坚持优化环境,健全支撑体系。研制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标准,建设行业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