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老城转型新路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市北,老城,转型
  • 发布时间:2021-05-04 16:17

  市北,是一座老城。

  市北的“老”,来自于1929年它就成为青岛的6个区之一,来自于城区那些百年建筑、老商业街和商业街上的老字号,也来自于区域内的百年企业、工业遗址和民俗文化。市北是青岛工商业的发祥地,是啤酒、纺织等青岛现代民族工业的聚集地,也是青岛民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近一百年来,市北区划不断调整。最新的调整来自于2012年12月,青岛原市北区和四方区合并,成立新的市北区。区划调整的背后,是一个城区的辗转腾挪。老城重塑、产业新旧更替、项目引源活水,新城区需要新定位,更需要新路径。

  “市北突破了,青岛老城复兴就有了希望;市北崛起了,青岛主城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未来。”青岛市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的一席话,道出的正是市北在青岛城市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

  老城复兴

  有人说,要想了解青岛,应该从青岛市北老城的记忆开始。在市北,以四方路、馆陶路为代表的老街区,既是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城市文脉的发祥地。

2020年5月28日,位于市北区四方路街区海泊路63号的广兴里,以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的新身份重新亮相。作为山东省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与更新首批试点项目,这个有着超过120年历史的老里院,始建于1897年,建筑面积达4000 余平米,是青岛最大的老里院。起初是德国人盖的商业网点房,后来逐渐合拢,变成了一座典型的里院建筑。繁盛时,这里住过300户居民。

  青岛人有句话:“ 有钱不用出里院”。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青岛里院,是岛城特有的传统民居,既可售货,又可居住。随着城市功能的变迁,曾经繁盛的广兴里与其他老街区一样,成为留存的城市记忆。如今,修缮一新的广兴里,成为了青岛的“里院样板”,也有了新的身份。

  广兴里变身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的背后,是青岛市市北区让老城区焕发活力的创新之举。

  市北区对14平方公里历史文化片区、以广兴里为代表的565处老建筑,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和修缮,导入新兴产业。甫一亮相,就有近20家海内外设计机构确定入驻,而其所在的四方路街区,也将聚焦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构建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工业设计产业链,形成工业设计特色街区。

  老城复兴,建筑的修缮只是外表,其内里在于产业的导入。结合馆陶路、四方路、武定路、长山路、黄台路、三江路、无棣路等七大街区的现实条件和历史基础,市北区认准了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等产业方向,点穴式引入重点产业项目,盘活街区资源,促进老城蝶变。

  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城区的焕新为产业的导入提供了载体,创造了条件。产业的活水,也必将重新激活老城区的内在底蕴,创新出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

  因为与邮轮母港一街之隔,市北的历史文化街区也被定义为打造青岛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先行承载区。

  在市北,大港一直被视作区域发展崛起的引领和战略支点,“是市北独一无二的优势”。港产城一体化,也是 “十四五”期间市北发展的主要目标。市北要做好港产城一体化的文章,就要利用好大港这个龙头。

  2020年3月28日,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开工,同时面向全球招商,也拉开了市北区再发展的大幕。

  在创新中心核心区产业发展专班办公室主任朱宏年看来,“现在母港区核心区处于开发建设阶段,4.2平方公里内的产业载体还不足,主导产业集聚度不高,但聚焦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三新’ 产业签约的项目外溢,使得周边历史城区以及协同区的承接作用得以凸显。”

  据悉,大港片区在近3-5年的招商期期间,前期将主要以发展总部经济,带动金融、贸易、航运等相关产业的总部企业在老城区落地为主。市北区在每一个街区将先期引进1-2家全国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并通过总部经济的聚集效应为区域带来创新驱动力,从而带动原有传统业态的转型升级。

  >“三新”产业是市北请著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为其“量身定制”的发展规划。张新竹说,市北要发展三新产业,建设创新灯塔,开展全球招商,打造青岛开放新窗口和产业新高地。同时,聚焦 “三新”,在重点引进和培育大量优质高端的航运主体、贸易主体、金融主体上实现新突破。

  目前,新航运方面,山东省港口集团的金控、文旅、航运板块已落户,挪威船级社、中国船级社、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等已入驻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新贸易方面,依托“新金桥5号”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建设“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9家新贸易企业注册落地,中国北方油气交易中心、央联万贸共享平台等项目快速推进;新金融方面,国投数字产业基金、北汽金融等项目签约,融光保险等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中。

  产业驱动

  位于市北区的洛阳路,因为汇聚了青岛科技大学国家科技园、橡胶谷等橡胶新材料产业园区,被视为青岛橡胶产业的发源地,拥有着响亮的名号。

  如今,位于洛阳路8号的大楼挂上了一个新招牌——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这是市北区整合青岛科技大学、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双星集团资源,依托中冶大厦、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等载体,打造出的青岛市第一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

  目前,该基地已先行启动了纺织服装、橡胶化工、智能制造三大板块,入驻了精锐视觉、科大有志等企业,汇聚了节能环保、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此外,市北区还打造了青岛橡胶产业数字化科技平台,集大宗原材料交易中心、流通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于一体,通过工业互联网整合纺织棉花、橡胶化工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等资源,建设纺织棉花、橡胶新材料供应链体系。

  目前,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滨海科创城的市北区,正在全面推进“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其中就包括依托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着力打造数字科技大道和产业互联网集聚区,精准导入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

  自2008年青岛老企业搬迁启动以来,海晶化工、青啤麦芽厂等老企业的相继搬迁,为市北“腾笼换鸟”留出了空间,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契机。正是有了新空间,市北才引进了大健康、人工智能、高端新材料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规划了“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

  没有充足的空间,区域就难以腾转挪移,产业结构调整就无法快速实现,企业升级改造也难以完成。而有了充足的空间,市北绘就好的蓝图才能由想象一步步变为现实。

  选择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作为经济驱动“内核”,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是因为市北看到了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的重要赋能作用,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引领。

  近年来,青岛提出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对于市北而言,布局人工智能,拥抱数智化战略,也是对工业互联网之都梦想的激活。张新竹说:“站在青岛未来10年、20年产业发展的高度倒推市北坐标,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添动能。”

  2020年7月31日,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人工智能国际客厅启用。从规划论证到建成使用,人工智能国际客厅仅用了4个月,体现了发展中的“市北速度”。

  2020年,青岛下发了4亿元的奖补资金,用于加速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市北受益的企业就有400余家。目前,市北已聚集了旷视科技、北科瑞声、达闼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头部企业。预计到 2022年,全区将集聚AI头部企业20余家,建成集研发、应用、产业化于一体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垂直崛起。

  从“1412”发展战略到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的“三新”产业,从“5大产业赛场、17条产业赛道”到“1+6+N”产业布局,市北的产业发展一直在更新迭代。正是这种不断的自我革新和探索,让市北的发展总能捕捉到经济前沿的脉搏。

  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当下区域发展的标签,也一样贴在市北身上,而如何在近乎同样的赛道中,趟出一条自己的新路,决定了这座老城转型的成功与否,也昭示着市北不一样的未来。

  2 02 0年12月1日,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启动。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是RCEP创新试验基地的核心区,对于市北而言,这无疑于抓住了又一次开放发展的机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