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行板

  作为“ 一年之际”特别项目的第二章节,展览呈献影像艺术家孙逊的动画影像《通向大地的又一道闪电》及其相关的一组手绘原稿。《通向大地的又一道闪电》是艺术家2016 年受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展览 “故事新编”委托创作的一部动画电影,本次展览是其在中国的首次展出,由一系列绘制于传统树皮纸上的中国古典风格绘画构成。作品围绕孙逊的家乡—中国东北部的阜新—展开,探讨了这座依靠煤矿业而建设的曾经无比重要的能源城市如何演变为现今衰败不堪的“遗忘角落”。这中间有民俗的传奇,有政治信仰的更迭,更有历史时空的变迁,通过影片可窥视瞬间的厚重历史。这也是继悉尼首展之后的再次延续。

  展览呈献了九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面貌,立于观察装置艺术在中国当下的状况,探讨它的多种表现和观念。它是视觉与空间的表现,取材广泛,手法多样,针对对象各异。装置艺术是占据空间的艺术,对空间进行无限的改造和借用;对材料无所不用,如现成品、日常物品、器械等等,不一而足;看似没有定则,但有充分的自由来表达艺术的思想和观念。

  展览汇集了何多苓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重要作品七十余件(套)及各类文献,意在呈献艺术家于漫长的时间跨度之中的独特脉络和阶段性变化。草的意象贯穿于他四十余年的创作中,提供了一条理解他绘制的丰饶色相的线索。何多苓以杰出的抒情能力和语言技巧为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绘画艺术开启了新的维度。在此后观念迭出的当代艺术进程之中,他旁观一切潮流,始终致力于完善个体的生命体验表达,不断地将音乐、诗歌、建筑及其它领域的认知融汇于自身的绘画。近年来,他更多地借助自然和历史记忆的广角镜诠释现实的变迁与时间的循环。

  展览集中呈献艺术家自1995年以来创作的155件绘画作品。题目“窟窿”,源于艺术家受启发于儿时的阅读经历。每遇到不认识的字,马轲就读作“窟窿”。在马轲的“词汇表”中, “窟窿”可用来指代任何对他而言陌生、未知的词语。在他的画作中,同一人物、图形、图像也可被视为一种指代物,一种符号,一个通往可能性的 “窟窿”或未知空间。马轲借用它来探索绘画语言,打开绘画的多种可能性。本次展览以马轲在绘画中所征用的“符号”为线索,将马轲自1995年以来的创作按图像与构图进行分类重组,并在八个房间中分别呈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