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
- 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校,财务预算,经济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6-08 13:15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过渡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本文就高校财务预算的重要作用和目前我国高校在日常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进而提出了关于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能力的策略办法。
随着教育范围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学生得以享受到我国高等文化教育。更多的地方区域在国家扶持和基层建设下,逐渐开设了更能满足莘莘学子受教育需求的院校设置。学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的资金短缺问题日益趋显。因此,增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充分发挥财务资金的效能,分析目前高校财务预算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新时期的大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财务预算的含义及作用
所谓预算管理,即将预算用于各种资源的预计、配置、管控,以及考核的经济活动,以提升单位财务的管理水准和资金的使用效能。通常在高校财务预算的管理体制中,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模式,将责任和权限具体到个人。遵守“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为高校的规划发展和收入资金进行科学有效的安排部署。高校预算是一种货币的表现方式,为学校收支和监管提供着重要的依据。也能体现出高校在年度中需要完成的工作部署和内容。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的办学重点和方向。因此,财务预算管理对高校事业的协调稳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作用。
高校财务预算是一项专业性极强,涉及面颇广,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指在高校日常的办学教育中,学校后勤部门对学校日常运转的收入和支出做出合理的分配,以缓解学校办学基础压力,更好地保障教育教学综合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为学校后勤采购、校园校舍建设等各项收支情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财务预算的有效管理办法,可以为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从现实可行的角度为相关部门指明方向。更好地树立科学发展价值观。此外,高等教育院校的办学规模较大、学系部门等一系列分支种类更加错综复杂。系统地进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项浩瀚的艰巨工程,科学地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可以对具体的工作提供思路和途径。在充分发挥珍贵的资金效能时,更能极大地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目前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现状
(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高等院校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校财务预算从宏观角度来说,是学校运作发展的后勤部门,较为隐性,因此在较为普遍的范围中,基层对财务预算的意识都较为淡薄。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与己无关,是单一部门的相关内容。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尤其是外联和后勤部门,通常在工作中涉及到财务预算的相关上报和审批,因为整体预算意识较为薄弱,不能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的重要性,往往会出现很大程度的疏漏和敷衍,有的甚至直接照搬过往的预算数据,不能结合现实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财务部门作综合分析统计的时候,其数据往往缺乏科学客观性,从而导致财务预算整体结果出现巨大偏差。而二级部门在支出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这种预算的意识进行参考和把控,导致在资金出现短缺的时候只会继续向财务提出追加,在预算备用金有所结余的时候,也不会考虑精简节省。这种缺乏财务预算管理意识的状况,致使学校基层部门在一线工作的环境中很难发挥先知先觉的作用,从而致使财务预算的科学性统计部署工作受到极大冲击。
(二)财务预算较为滞后
在高校组织办学的管理层面,因为长期缺乏对财务预算的管理意识。普遍范围里认为核算比预算重要,从而忽视预算的功能效益,亦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在资金出纳的后续中不能有效进行跟踪评估使得资金在流通运作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浪费。在财务工作中,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常常使得收支状况极为不平衡。因为预算观念较为薄弱,在实际的事务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滞后拖延预算的状况。因此财务预算不能起到真正的控制效能,这就会造成相关部门在支出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使得学校财务资金面临着短缺断裂的潜在风险,进而致使财务预算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在实际的财务预算过程中,部分院校在预算编制方面,仅遵循“基数+增长”的简单管理模式,从表面上看似合理,其实在实际的核算过程中,因为基础数据从根本上欠缺其客观性,二级部门的申报数据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出入。相当于基础就有问题,对这一问题不加以重视,长此以往还以此为依据进行增长的统计和调整,除了徒劳无功更是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
(三)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学校在对财务预算的管理过程中,因为欠缺硬性规定和指标,因此,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管和调控,一线建设的相关直接负责人,不能明确地认识到财务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则会出现擅自调整和扩张经费的措施,没有合理地进行预算参考基数的限制,最终会出现资金运作链存在漏洞。任何工作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评估考核环节,在传统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下,往往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并不能发挥其实际效用,因此财务预算管理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大部分状况下预算出纳标准概念笼统模糊,在实际的考察中基本上只要不超标太离谱就行。在进行统计建立数据的时候对于每项支出的绩效性并不会深究,致使具体办事人员在工作的进展中缺少责任意识。
三、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办法
(一)强化财务预算管理观念
各级部门的协作和配合是有效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财务预算管理在高校的事业进行中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所以,必须上下一心,团结合作,摒弃各扫门前雪的落后思维模式。在学校和党委等相关核心部门的领导下,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念。在加强思想认识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相关职能责任,细化在具体事项执行过程中的参考标准。为了完成这一基础建设,就必须要求全校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进行积极有效地培训和宣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优化现有管理体系,从基层做起,提高个人觉悟境界,不忘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从而更加自主地学习相关管理技能,全面促进财务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注重财务预算的时效性
在实际的财务预算工作中,注重财务预算报告的时效性,积极更替相关数据,做到基础统计数据与时常新,具备根本的客观依据标准,从而对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权威性起到重要的支撑保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以集体为单位的共同努力,在庞大的财务数据统计面前更要注重其根本的逻辑秩序。对相关需要安排部署的资金和项目,进行提早调查和分析,从而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计划,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为二级部门的财务预算申报预留较为充足的时间,避免因为时间过于仓促,无法开展执行项目前的预算工作,从而导致后续一系列的盲目申报和随意出支。所以,每一年度,高校在进行工作总结和来年展望时,就应该着手下达新一年的大致项目内容,对上一年的各项工作成果教学水平做出反思和改善的部署,保证下年预算的初步制定和下达有效及时,预留出充足的探讨时间,做到每一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中都有章可依,从根本上保证财务管理的良好运行,全方位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建成和发展。
(三)做到管理模式科学合理
在目前的高校预算的普遍管理模式中,“零基预算”“增量预算”“绩效预算”等是常见的方式办法。其中因为增量预算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对支出和数据统计不能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控制,所以在目前的大范围中已经基本弃用。比较常用的是零基预算,因为零基预算从零出发,从真实有效的基础实际数据进行出发,因此在财务工作的体系中可以充分保障财务工作的权威性。这也可以更大地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对资金的利用和配置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进而更有效地进行财务工作的监管,在最终的决策环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对其他相关部门的促进作用。“绩效预算”与此不同的是,通过预算估计成本,经成本分析效益,对项目的具体落实做出最终的业绩衡量,从而极大地避免资金浪费,充分提高资金效益。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优势各有不同,因此,充分将两种模式进行有效结合,制定一套综合管控办法,可以突出预算的业务性和绩效性。
(四)加强财务预算监管力度
预算管理缺乏监管和审批,就会造成预算的无度追加,从而造成财务资金运转不规律,降低资金的利用效能。因此在建成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监管环节的严格把控,一经制定,各职能部门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对项目进行严格把控,充分降低运作成本,实时跟进项目的进展程度,进行实际有效的监控和记录统计。从预算到核算、决算,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中,相关领导也应该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对于不按规章制度落实,态度不端正的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坚决抵制无预算、超预算的现象发生。此外,对项目的财务收支明细进行实时公示。审计部门对追加预算的相关负责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和整改,更大限度地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
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新时期,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应该本着全面负责的科学管理态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策略,并且完善相关监督审计体系,打造良好的高校事业发展环境,促进高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趋势。
参考文献:
[1]薛梅.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浅析[J].经济师,2018(003):119-119.
[2]蒋小鹏,张凤英.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财会,2020:43-45.
作者简介:刘康文(1993-),女,汉族,江苏省淮安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金融;陆正艳(1978-),女,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硕士,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