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QE进行到底

  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给了市场一个意外。

  在10月26日欧洲央行例会后他宣布,欧元区将维持现有利率不变,对货币的前瞻性指引也维持原来的看法不变。这些都是符合市场预期的。

  但关于对欧洲QE(量化宽松)的处理,德拉吉却显示出了超级鸽派的态度。欧洲央行的购债计划维持在每月600亿欧元的规模,将持续到今年年底。从明年开始,购债水平虽然降至每月300亿欧元,但德拉吉非但没有宣布债券购买计划的结束日期,反而表示准备将 QE计划延长至明年9月之后。

  德拉吉甚至表示,在条件再度恶化的情况下还会加大购买规模,并且在以后的可预见的时间,将把利率保持在创纪录低位—实际上,欧洲央行的再融资利率为0,再贷款利率为负。

  这种表态超出了此前市场的预期,欧元兑美元汇率因此出现大幅度下跌。其实欧元在今年年中完成对美元汇率大幅攀升后,进入10月兑美元已经下跌了3%。甚至有人怀疑此前欧元的下跌是因为有人提前透露了欧洲央行的决议。

  德拉吉以及欧洲央行的决议根据来自于他们对欧洲经济形势的整体判断。虽然,如我们以前提到过的,欧洲政治局势随着德国,特别是法国的大选结束而趋于稳定,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有反复(比如最近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问题),而欧洲经济的整体复苏情况还不稳定。

  欧元区内部经济体对其央行的决议的认可程度是存在分歧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其后的欧洲债务危机中经济遭受损失比较严重的经济体,很多还没有完全从衰退中恢复过来。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让它们更加安心。而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在整个危机过程中遭受损失较小,经济复苏脚步坚实。德国人更担心欧洲版QE会带来较高的通货膨胀。

  实际上,欧洲央行的建设规制和政策管理风格一直以来是以德国央行为标版的,它的风格相对于美联储更加保守,以管理通货膨胀为最大目标。在2011年,德拉吉被推举为欧洲央行行长的时候,就有人对他的管理风格抱怀疑态度。因为虽然德拉吉的勤奋、严谨都很像德国人,但他终归是意大利人,而且管理过名声有点糟糕的意大利央行。就像市场上传说的,意大利人和高通货膨胀率就像意大利面和番茄酱一样分不开。

  德国人的担心可能要持续到2019年,到时德拉吉将结束他的任期,根据轮换原则,一位来自德国的欧洲央行行长将接替他。

  不过,如今德拉吉并不孤独,持与其类似货币政策的大经济体管理者还有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

  进入今年10月以来,黑田在很多场合曾表示,日本货币当局将维持现有的货币政策。这是因为日本经济虽然有了一些起色,但离2%的通货膨胀目标“还有一段距 离”。

  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所属自民党在10月底的议会选举中获得了2/3以上的议席,也就是说,安倍第三次任日本首相。而安倍对黑田的工作也颇为欣赏,黑田基本再任5年日本央行行长。因此也能预期,黑田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安倍经济学的支持,以及惯于制造意外的操作风格将继续得到贯彻。

  日本和欧洲的做法给中国和美国带来了一些困扰,这两个最大经济体的货币管理者既要维持经济增长速度,又要提防本币过度升值。再加上地缘政治的噪音,它们的货币政策两难程度对比原来都相应加深了。

  结构化的全球经济也有好处,它对全球资产估值体系的偏向性起到了对冲作用。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起码你去欧洲和日本旅游时,可以省一点钱—当然这和大局相比是一桩小 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