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之年,展望制造业五大变革趋势
- 来源:智能制造纵横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字化,制造业,变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6-17 20:00
在2020年全球各行各业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经历颠覆之前,制造业就已经在进行着系统性的变革了,其主要表现为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不断融合。2021年被视为制造业的 “数字化之年”,面对着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市场环境,制造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把握机会,并更多地降低风险。这也意味着,制造企业将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不仅限于机器人这样的生产工具,除了技术上的转型,更需要是人类思维模式的转变。眼下,制造企业亟需一个能应对全球化、定制化、企业韧性和业务复杂性等多项挑战的数字化战略。
在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如火如荼,并得到了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近日,为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了发展路径和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可以预见,中国的制造业将会加速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作为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欧特克认为,定制化需求、智能产品、基于数据的自动化、供应链韧性和跨行业融合等趋势将会引领未来制造业的变革发展。制造企业应及时把握发展趋势和机遇,尽早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战略,在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中占领先机。本期,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制造业变革的趋势都有哪些特点。如果你也开始意识到定制化的重要性,或者正遇到联网后有了数据,不知下一步;又或者遭遇了不灵活供应链的“爆雷”;以及将自动化看作一劳永逸的节省成本手段,你可能会受到启发。
更高的定制化需求
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早已不是新的概念,但市场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在产品类别已经饱和的形势下,仅凭产品功能就想实现差异化已变得越来越难。更何况,2020年的特殊经历让更多人意识到了自己真正的消费需求。无论是对于快速消费品还是工业机械,用户们都希望产品能够满足其自身个性化需求。
今年,制造企业需要设法满足一个更大的个性化需求市场,在刨除定制化所产生的额外人工成本以外,还要保持有所盈利。同时,设计和制造团队还要注意产品研发系统超负荷处理定制化订单的问题,避免让其成为创新的瓶颈。所幸的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形成,在产品定价和交付期层面出现了新的机遇。研究发现,消费者愿意为定制产品
多支付约20%的费用,同时也愿意接受更长的交付时间。
崛起的智能产品制造企业往往难以跟随消费者瞬息万变的行为与想法。第三方数据显示,每年市场上会出现多达3万款的新产品,但其中约有72%都无法实现盈利。经历了2020年的冲击后,提升生活品质成为很多消费者的愿景,从产品中获取价值成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终极目的。那么,什么构成了价值?⸺唯有更贴近终端用户,制造企业才能得到答案。
2021年,智能产品制造企业将不只是专注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概念,还需提升解读已有数据的能力。企业将利用数据开发更智能的产品,提供更多服务和效益,同时加深对消费者偏好和行为变化的持续了解。制造企业的关注点不再是产品,而是整个生态系统,即通过附加应用程序、软件功能,或是采用新的订阅模式,从而不断获得相关数据信息。
与此同时,产品设计师也需要充分关注消费者的体验。比起探索产品的新形式、新功能和新优势,设计师更需要关注到消费者和供应商最新的信息流、基于数据的解读分析以及将分析结果应用到设计中的工具等领域。
基于数据的自动化
在劳动力成本高的国家,替代重复性工作的自动化技术已非常成熟,尤其是在以标准产品或批量生产为特点的垂直领域,比如汽车制造。
2021年的挑战之一是将自动化应用到由大规模定制化等趋势主导的市场中,而这些市场的很多流程、方案都无法预先设定。自动化虽然不能满足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但至少可以满足一些消费者偏好,能够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满足他们定制化的需求。为此,自动化系统需要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目前是只存在于制造企业的技术信息孤岛,即存于一台台生产机器和离线软件解决方案里。
提升企业自动化的水平,并将其拓展到生产车间以外的领域,可以释放更多价值,成为进一步提升效率的关键一环。例如,在设计阶段更多地采用衍生式设计能自动化解决很多问题,从而使工程师和设计师可以专注于真正增值的任务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自动化看作一劳永逸的节省成本手段。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人也是另一种信息孤岛,而人们头脑中的信息和经验都是无价的。制造企业需要在机器和人的工作之间寻找到契合点,否则就可能出现问题。
增强供应链韧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和供应链造成的冲击,使一些企业多年来的成本优化成果不堪一击。这表明供应链需要足够灵活,不断增强韧性,即能够根据业务和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
许多制造企业仍依赖着难以替代的关键战略供应商。 2021年,制造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来强化供应链韧性,重新审视供应商关系,找到其中的薄弱之处,以抵挡因供应链中断而可能带来的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加大对数字化连接性的投入来增强与战略供应商的协作,也可以通过寻找重要材料、服务或零部件的备用供应商来分散停产的风险。另外,进行数字化技能培训以促进信息共享也将变得愈发重要。制造企业可以考虑对关键战略供应商进行培训,以帮助供应商适应新的沟通和协作工具。
制造与设计、施工的跨行业融合
建筑物是否只是一种体量庞大的产品?建筑行业似乎正是这么认为的,该行业借鉴了很多制造业的工具、流程和方法来实现降本增效。这种环节相似性使得跨行业协作在数据领域得以加深,也同时影响着施工项目的执行方式。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进,现场组装的预制构件越来越多,这就是一种直接借鉴制造业生产流程的方式。
对制造企业而言,这样的融合越深,供应链就越强大。以建筑行业为例,其灵活度正越来越高,很多模块化生产厂家涌现,得以通过快速的生产调整来实现高价值产品的小批量生产。设计师们创造的产品开始具有结构性,而建筑师们设计的作品也拥有产品般的功能,因此制造企业需要发展新的技能,以同时满足两个行业的需求。
以数据为核心的产品开发流程也推动了制造行业与设计行业的融合。通过将云端数据整合于软件工具中,信息源实现了统一,从生产车间到最高管理层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也更为有效。这种数据驱动的融合打破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进一步体现了自动化的优势,同时又通过减少人工作业的延迟提升了生产力,大幅加速了产品的研发效率。
以衍生式设计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利用了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数据来实现部分设计和制造流程的自动化,同时也突破了两个行业之间的界限。此外,通过减少使用材料和零件数量,以及将更多测试和验证流程从现实环境转移到虚拟环境中,便为减少浪费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这样的跨行业融合下,未来的设计师能够从冗杂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创新;管理层也能将更多精力用来思考业务发展;制造专业人士将学习到与机器人、自动化协作的新技能,同时保证与整体供应链全天候的连接。随着更多的施工构件在受控环境下生产,特种施工机器人可以为高难度手工作业提供协助,建筑工人将可以享受到更安全、更轻松的工作环境。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统一信息源以及增强现实、混合现实、虚拟现实等实用工具会使远程协作变得更加高效。
结语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数字化技术正在不断帮助中国制造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增强业务韧性,这也是中国的制造业能快速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实现稳步复苏的原因。把目光放到全球,制造业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呈现出来的趋势直接供企业借鉴,也希望正处于变革洪流之中的企业能够在此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