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成为救援工具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郊一片荒凉的草地上,史蒂夫·麦克林顿(Steve McLinden)正设法让他的无人机着陆。

  那天的风速接近每小时16公里,无人机就在那样的狂风里摇摆着飞到了约60米的高处,几乎消失在视野中。

  麦克林顿今年45岁,是一名英国人。他皱着眉头,全神贯注地盯着他的无人机手柄连接的显示屏,并通过机载相机监测飞行进程。下降过程中,无人机剧烈震荡,麦克林顿熟练地操作着控制装置做最后的修正。最终,无人机几乎完美降落,刚好落在草地另一侧的大红垫子上。

  “不过是需要多练习而已。”麦克林顿打趣道,他是一名消防员。

  麦克林顿是一支中年急救队伍的成员,他们正在参与一个试验项目,希望把无人机引入欧洲的急救服务。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让欧洲占得先机,在利用无人机解决突发事件方面能够领先美国以及其他地区。

  与其他地区相比,欧洲向公共服务队伍和企业组织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无人机试验促成了“无人机学校”的出现。 如果进展顺利,项目的赞助人希望欧洲乃至更广大地区的政府机关能够利用这些经验,把无人机从休闲娱乐的玩具升级为拯救生命的工具。

  对我们来说,这项技术是颠覆性的。”麦克林顿表示。这次,来自威尔士中西部火灾与救援服务(Mid and West Wales Fire and Rescue Service)的他和两名同事远赴哥本哈根参加为期3天的训练课程。

  “无人机不会取代我们的工作,”麦克林顿补充道,“只要它能给我们的队伍提供便利,那就是好事一 桩。”

  哥本哈根的3天培训只是开始,接下来的项目将持续6个月,是目前全球训练无人机用于拯救生命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试验。来自英国、丹麦、冰岛和爱尔兰的4支队伍参与了项目,该项目由非营利贸易组织欧洲急救数字协会(European Emergency Number Association)主办,来自中国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也为项目提供了支持。

  每支队伍将使用成本高达5000美元的两架无人机,其中一些设备载有红外热像仪,队员将使用设备来处理紧急呼叫,并跟其他队伍共享工作经验。

  在哥本哈根一个废弃消防站的教室里,托马斯·西尔韦斯特(Thomas Sylvest)向麦克林顿以及其他参与者分享了自己两年的无人机使用经验。

  西尔韦斯特是丹麦首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提供紧急服务的无人机飞行员,他处理过大大小小的案件,包括人口失踪案、火灾等,他经常在深夜接到紧急呼叫。

  50岁的西尔韦斯特语速很快,指点学员怎样才能把无人机拍下的视频用最好的方式直接传输给地面的指挥者。

  据西尔韦斯特透露,在哥本哈根市区的一起火灾中,他成功地从高空把高清图像传送给地面人员,消防队队长得以判断大楼的墙面是否会坍塌(最终没有坍 塌)。

  去年,警方把他请来处理一起失踪人口案件,他就操纵着无人机搜索铁轨,指导同事该去哪里找人(最后找回了该名失踪男子)。

  “我们只是消防员,”在第一天的培训课上,他捧着一杯咖啡说道,“我们得学会用非常简单的方式使用无人机。”

  在哥本哈根的所有学员都有使用无人机的经验。然而,在城外那片受大风侵袭的田地里,每支队伍依然从头学起,轮流做航前检查,确保机载相机和电池正常运作,他们还要演习夜间飞行、远程着陆等,这些都是日常训练的一部分。

  在茶歇时间,每支队伍也会展示他们各自对无人机的改装。

  “我们得把所有事情演练一遍,即使是直线飞行,”50岁的冰岛搜救志愿者奥拉维尔·乔恩·荣松(Olafur Jon Jonsson)边说,边操作嗡嗡作响的无人机起飞并穿过草地,“驾驶无人机没那么简单。”

  然而,即使这所欧洲的无人机学校能够取得成功,这场试验还必须克服几个主要的问题。

  大部分无人机不能在恶劣天气中飞行,电池寿命有限,连接紧急服务队的信息技术系统时也有困难。队员们表示,从未用过无人机的上级对这项技术抱有怀疑态度。

  44岁的马修·凯利(Matthew Kelly)是一名搜救志愿者,来自多尼戈尔,那是爱尔兰西北部的一片原始的荒野。凯利抱怨道,由于电池寿命有限,他经常用不到15分钟就得把无人机带回去。

  不过,凯利也表示,随着技术上的障碍被一一攻克,更重要的是,随着无人机开始拯救生命,这项技术有可能成为队伍的常规配备,就像他们队里的搜救犬科迪(Cody)一样。

  “我期待着第一次的正式救援,”凯利说,“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人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