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医院规划探讨——以邵阳市中心医院为例

  摘要:介绍了在超大型医院规划过程中,须要从医院的发展定位、诊疗模式、功能布局、交通组织、景观设计、竖向设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并以邵阳市中心医院的总体规划为实例,阐述了其在规划设计中对以上因素的思考。

  近年来,许多城市开始了超大型医院建设,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高度聚集,医疗资源也随之高度聚集;另一方面,全民医保的医疗政策促进了医疗行业的蓬勃发展。 2008 年开始实行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总则的第三条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宜建设1000 床以上的超大型医院”。因此,我们定义这种超过1000 床规模的医院为超大型医院。许多医院在新建或发展过程中,因为市场需求的原因,床位数远超1000 床,这些医院一般集中了区域的优质医疗资源,有着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医疗前端的健康产业、中端的综合医疗和专科医院以及医疗后端的老年照护和特需医疗,组成一个具有整体服务功能的“医疗城”,实现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站式”服务[1]。

  一、建筑规划布局

  超大型医院能集中区域的优质医疗资源,成为区域的医疗、教学、康复中心。同时也因为其具有庞大的医疗体系及后勤服务体系,其设计的复杂程度较高。如何解决医院与城市的关系、医院内部布局、医疗流程的优化以及医院的发展等问题,贯穿于医院从策划到运营的全过程[2]。

  邵阳市中心医院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宝庆工业园,规划占地18.7 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420000m2。其中一期建筑面积为173000m2,设病床1600 张。远期规划康复中心及专科医疗中心500 床,全院建成后将成为超2000 床的超大型医院(图1)。

  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式,医院总体规划采用中轴线对称及外圆内方的建筑布局。主入口广场、医疗综合楼、行政中心、山顶公园构成医院的主轴,主轴建筑两侧环以葫芦形院区主干道,张弛有度,刚柔相济,彰显大院之大气磅礴。外圆:象征着平等、包容、和谐之道。内方:象征着稳定有序、严于律己之理(图2、3)。

  医疗综合楼是全院的中心,包含门急诊、医技和住院,南邻城市主要道路邵阳大道,西邻城市道路屏丰路。其主立面面向北面邵阳大道,是门诊部分的主要出入口,其前广场是疏散人流和车流的主要场所。医疗综合楼的另一主立面面向西侧屏丰路,正对院区的次要出入口,该出入口主要为急诊患者提供快捷的交通服务。三栋病房楼呈“品”字形错位布置,每栋病房南北均为庭院,最大限度地将景观引入病房,给住院患者创造一个开窗即景的疗愈环境。为尽量减少土方,圆形全科医生培训中心布置在中部山顶平台中央,位于院区的中央位置及场地制高点,成为院区的景观焦点。康复中心位于项目用地东南角,紧邻公园,形成相对独立和幽静的老年康复疗养区。项目用地西南角布置职工餐厅及活动中心等生活设施,以及预留专科医疗中心(图4)。

  二、合理的医疗体系规划

  ( 一)树状功能结构

  医院采用树状功能结构形式,医疗综合楼以主干的形式为医疗体系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人力支持,康复及老年养护、专科分院作为枝干充分共享医疗综合楼的整体资源,在空间上又相对独立。这种树状功能结构体系,既方便专业化发展,又能协同作战,形成完整高效的医疗功能区。

  考虑到远期发展,有可能将妇儿中心或肿瘤中心搬迁并发展为独立分院,而综合医疗部分会发展变大,此方案的组团式设计使建筑具有灵活可变的特点,经过简单改造、三块合并可形成综合医院(图5)。

  ( 二)可分可合的运营模式

  针对目前医院定位的“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模式,设计方案将医疗综合楼分为综合医疗、妇儿分院、肿瘤分院三部分,各部分可独立运营,也可共享医技资源。

  ( 三)模块可调性

  医院采用医院街与模块化的布局模式,将所有功能通过相同大小模块进行组合布置,通过对此模块的灵活设计,可实现模块功能的多样化和可改造性,提高了模块在医院建筑整个使用周期中的适应性(图6)。

  针对医院大专科的特点,基本模块采用医疗中心的模式,综合了门诊、小型医技检查、治疗等功能,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医疗中心的流程高效性。模块中部设计中庭,使所有诊室和候诊区域都能自然通风采光,有利于医院的节能,也为各房间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视野(图7)。

  三、流畅有序的交通组织

  车行体系以强调效率和合理性为原则,采用单循环、立体交通等方式。一条葫芦形环路和两条东西向道路形成全院区的主要车行体系,到院的乘车患者可分别通过邻城市道路设置的机动车出入口以右进右出的原则、单向循环的模式抵达各医疗单元的入口,即停即走;离院的乘车患者可直接到达地下一层,从最近的出口到达地面,然后离开院区(图8)。

  人行系统则分主轴步行系统和环路及组团步行系统。主轴步行系统由院区主入口进入,串联主轴所有功能和广场景观,至山顶结束;葫芦形环路内侧设步行系统,各个组团内部形成独立的组团步行系统,与内环路步行系统相互连通。

  四、多层次、分散的景观设计

  景观轴线以贯穿南北的空间轴线为基准,以邻邵阳大道的前入口广场为景观起点,经医疗主街串联的内庭院到山顶圆形建筑,以最高点标志塔收尾。

  葫芦形环路和方形建筑将景观用地分隔成不同形状的广场、庭院。端庄大气的前广场、通透的内庭院以及利用地形高差形成的台地花园、坡地绿化,形成千变万化的景观空间,使绿化渗透进医院的每个角落(图9、10)。

  五、因地制宜的竖向设计

  场地南北高差达12m,采用台地式竖向布置。医疗综合楼与邵阳大道和屏丰路平顺相接,主要医疗功能均位于此平台;科研教学及培训中心楼位于中部小山丘的山顶平台上,利用坡道和台阶与山下相连;学生及职工宿舍北侧三楼与科研教学及培训中心楼室外相平,南侧道路与宿舍一楼相平;康复医疗单元则依山就势,布置在不同的标高,通过带坡道的连廊将各单元相连(图11)。

  六、结束语

  超大型医院是一个复杂的建筑群,其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医院的高效运行和创造良更好的医疗环境[3]。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须考虑几个方面:第一,应对其功能和医疗流程了解清楚,合理分区及布局;第二,要解决好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的各种交通问题;第三,力求创造出优美的环境,充分发挥景观的疗愈作用;第四,建筑布局符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尽可能少地破坏自然地形,节能降耗;第五,预留医院学科发展、分期建设的弹性空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