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创作谈)

  • 来源:红豆
  • 关键字:觉醒,创作,中文系
  • 发布时间:2021-07-27 13:55

  严格地说,短篇小说《12路电车》是我的小说处女作。我中文系出身,热爱小说,却在人生的前二十四年没有写下一篇完整的小说,直至《12路电车》的完成。

  写小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饱受煎熬。构思,推翻;再构思,再推翻。接连多日,都是如此。当找到合理的构思和合适的写作方式后,我如释重负。但我也无比感激这些思想摩擦、心灵碰撞的日子,我在煎熬中感受到了幸福,奇妙的幸福。

  我写了爱情,爱情是人世间绝美的存在,即使在战乱纷争、烽火四起的年代也不曾消逝。陆知晴和淑荣两位女性对爱情的渴望,是“人的发现”,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但我的意图并不仅限于写爱情。从古至今,所有的爱情都带有时代的印记。我一直在追溯过去,追溯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追寻当时新青年的力量,“民族多少事,志士急断肠”,所以我想写那些将一生奉献给民族救亡大业的人,感怀过往,汲取力量。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的年代,是民族救亡的年代,新青年必须觉醒。在我的想法里,魏毅生的觉醒是很早的,一九三四年,他在香港时已经参加了地下活动。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是转折点,青年人为国家和民族释放更浑厚的力量。陆知晴的觉醒是在一九三七年后,从为丈夫忽略她而伤心,到理解丈夫,再到成长为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她的人生有明显的成长轨迹。我曾思索过,我的确是受了《青春之歌》之类成长小说的影响。再说淑荣,她一直在掩饰自己小女人的一面,是一位可怜的进步女性。她的百货店二楼的会客室是某抗日组织在香港的根据点,陆知晴在香港的思想进步大部分是在这间会客室里发生的。

  我提及了南洋华侨对祖国抗日的支持。陈嘉庚有言:“得天下者,共产党也。”林先生是陈嘉庚所创办中学的学生,不仅支持祖国抗日,也支持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光明的未来,他是陆知晴在香港活动时的重要伙伴。

  我在追溯历史,也在肯定历史。一九四一年香港沦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港九独立大队在香港英勇抗日,这是一段不可被淡化的历史。

  小说的结尾,陆知晴在她与魏毅生相识的12路电车上牺牲。停笔后,我的眼泪不停地涌出。在那个充满苦难的战乱年代,其实有无数的情侣分离、牺牲,他们包裹起自己的小爱,投入到民族大爱中去。它是小说,也是现实。

  在此致敬。

  最后,感谢《红豆》的编辑老师,感谢他们提出的修改意见,最后才使这篇小说得以发表。

  责任编辑 蓝雅萍

  特邀编辑 张 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