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法在不同中医证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失眠,中医亦称为“不寐”,多由机体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引起脏腑功能紊乱,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胆、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耳穴贴压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阴阳平衡、调节脏腑功能的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对改善失眠症状有独到的疗效。现将汇总整理近5 年的相关文献,针对不同证型失眠患者的耳穴贴压治疗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长或睡眠质量不满足而造成白天社会功能下降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时睡时醒、醒后难眠、多梦等,常伴日间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亦称为“不寐”。在正常情况下,卫气昼行于阳经,阳气盛则瞑;夜行于阴经,阴气盛则寐[1]。若机体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则引起脏腑功能紊乱,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调,久思多虑,久病体虚所致。其主要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肾等脏腑功能关系密切,有虚症和实证之分,实证多为阳盛不得入阴而致,虚症则为阴虚不能纳阳而发。经辩证分型,可分为实证:“肝火扰心型”“痰热内扰型”;虚症:“心脾两虚型”“心虚胆怯型”“阴虚火旺型”“心肾不交型”。

  耳穴贴压法是指用表面光滑坚硬的药物种子、磁珠等在耳穴上贴压、胶带固定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对穴位的持续刺激,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功能,具有操作简单、作用持久、安全可靠的优势。黄丽梅[2] 等研究耳穴贴压法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以神门、心、皮质下、交感、垂前、肾为主穴,肝郁化火加肝;痰热内扰加肺、大肠;心虚胆怯加胰胆;心脾两虚加脾、小肠,结果发现患者的平均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近3 小时,总有效率高达91.7%。王君琴[3] 将102 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1 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对照组),另1 组在艾司唑仑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研究组),选取神门、心、交感、垂前、枕、耳中、三焦、失眠、脑点为基础穴,并进行中医辩证,肝胆实热者加耳尖、肝穴;阴虚火旺者加耳、肝、肾穴;心脾两虚者加脾、胃穴;心胆气虚者加胰胆、肝穴,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估分析后,发现研究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效率,提升睡眠质量。高浩美[4] 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 例失眠患者,采用砭石压豆的方法,主穴:耳穴神门、心、皮质下,肝郁化火加耳穴肝;痰热内扰加耳穴脾、肺;心脾两虚加耳穴脾;心虚胆怯加耳穴胆;阴虚火旺加耳穴肾,治疗后显效19 例,有效45 例,总有效率达85.33%。众多临床研究表明,耳穴贴压治疗对改善失眠症状有独到的疗效,但并未进行归类探讨。研究将汇总整理近5 年的相关文献,针对不同证型失眠症的证候特点和常用穴位,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1 肝火扰心型

  证候特点:急躁易怒,心烦不眠,头痛面赤,咽干口苦,胸闷胁痛,大便干结,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安雪梅等[5] 将90 例肝火扰心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足浴组、耳穴贴压组、联合组,耳穴贴压组取穴神门、心、皮质下、肝、枕、神衰点、脾、肾,足浴组采用足浴方(红花、广木香、沉香、檀香、黄芪、酸枣仁、茯神),联合组则两种疗法同时使用,研究发现耳穴贴压联合足浴疗法PSQI 总评分6.00±2.73 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耳穴贴压组 PSQI 总评分9.90±3.86 和单纯足浴疗法组PSQI 总评分9.00±3.43。罗燕等[6] 采用郁三针联合耳穴贴压的治疗方法,观察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耳穴取神门、心、肝、皮质下,结果显示治愈 20 例,好转22 例,有效率为93.3%,且PSQI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2 痰热内扰型

  证候特点:心烦不眠,头重头痛,目眩口苦,胸闷痞满,痰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仇璐娜[7] 将纳入研究的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温胆汤与耳穴贴压(取双耳神门、交感、内分泌、肝穴等)组合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3.02%,高于对照组的80.56%。陈志彪等[8] 比较耳穴压豆(取神门、心、脑、脾穴)联合中药足浴(珍珠末、冰片、菊花、吴茱萸、连翘、牛膝、柴胡、薄荷)治疗与西药(艾司唑仑)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效果,结果显示耳穴贴压联合足浴组有效率为97.5%,单纯西药组有效率为82.5%,且PSQI 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

  3 心脾两虚型

  证候特点:易醒多梦,心悸不寐,神疲乏力,健忘纳呆,腹胀便溏,身疲肢倦,舌淡苔白,脉细弱。

  林燕芬等[9] 将77 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38 例)和观察组(39 例),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归脾汤配合耳穴压豆(取某一侧神门、皮质下、交感、耳迷根)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SQI 评分明显更低5.38±0.81 分VS 10.35±1.23 分。比较两组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醒后乏力、头晕、食欲不振),对照组为7 例,观察组为1 例。刘家峰[10] 观察77 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应用耳穴贴压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耳穴贴压(取心、皮质下、神门、交感、内分泌、小肠、脾穴)联合针灸治疗,发现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81.58% 低于观察组 94.87%。王瑜等[11] 研究耳穴贴压联合健脾养血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将心脾两虚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助眠,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健脾养血安神方联合耳穴贴压(取神门、皮质下、心、脑、脾穴)治疗,研究组有效率高达93.2%,且入睡困难、多梦、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4 心虚胆怯型

  证候特点:虚烦不眠,胆怯易惊,心悸怔忡,自汗,气短倦怠,舌质淡,脉弦细。

  杨永江等[12] 研究针灸配合耳穴联合治疗心虚胆怯型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对照组单纯使用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耳穴贴压联合治疗,取穴:心、神经系统皮质下、神门、神经衰弱点、神经衰弱区、肾,另结合耳尖放血。结果显示和对照组88.6% 相比,观察组97.7% 治疗效果更好。

  5 阴虚火旺型

  证候特点:心烦不眠,心悸不安,多梦盗汗,头晕眼花,颧红、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邰阳升[13] 对60 例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应用黄连阿胶汤联合耳穴压豆(取双侧安眠穴、心、神门、皮质下、肝、肾穴)治疗30 天,以《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14] 为评定标准,发现痊愈38 例,好转20 例,总有效率为96.67%。伴随症状(如烦躁易怒、颧红、头晕耳鸣、乏力等)较治疗前明显减少。闫梦凡等[15] 分组研究96 例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实验组采用五行音乐之羽调联合耳穴贴压(取神门、心、交感、肾穴)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89.8% 及患者满意度89.8% 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72.34%、患者满意度68.08%。薛新丽等[16] 研究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耳穴贴压(取双耳神门皮质下、心、内分泌、肾穴)配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疗效对比,观察组PSQI 总分及各项评分、日间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6 心肾不交型

  证候特点:心烦不眠,头晕心悸,多梦,精神萎靡,健忘耳鸣,腰膝酸软,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陈璐[17] 等将80 例心肾不交型不寐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去除王不留行籽的耳穴贴压)治疗,两组方法均取穴神门、交感、心、枕、肾、脑干等穴位,结果显示王不留行籽耳穴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疗效更优。杨赟璐等[18] 招收40 名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观察分析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对照组仅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肾、脾等穴)联合治疗,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 高于对照组77.50%,针刺配合耳穴贴压联合治疗效果更佳。周聪[19]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口服阿普唑仑片)和实验组(阿普唑仑片+ 耳穴压豆),贴压心、神门、脾、肾、交感穴,比较两组疗效后得出结论: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仅为81.47%,实验组则高达95.71%,且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负面情绪显著减少。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耳穴贴压部位及方法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睡眠的质量。而在穴位的选择上,则以神门(镇静安神)、心(宁心安神)、皮质下(调节大脑皮质功能)为主要穴位,亦可选用交感(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枕(镇静)、内分泌(调节内分泌功能)、垂前(主治神经衰弱)等穴位,随证加减,肝火扰心型配肝;痰热内扰型配肺、脾;心脾两虚型配脾;心虚胆怯型配胆;阴虚火旺型配肾;心肾不交型配肾。汇总资料发现,现阶段的临床研究依然存在不足,如各家学派对穴位的称呼不同;同一证型配穴缺乏规范统一;对于失眠症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客观评定治疗效果的指标较少;大多研究缺乏远期疗效的评估和跟踪随访等问题,故希望在这些方面更好地开展临床研究,制定规范的临床路径,确保耳穴贴压的治疗效果,积极地进行社区推广,让更多患者获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