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称为粉丝的人
- 来源:电子竞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粉丝,新媒体,文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27 20:11
“粉丝” 是一个舶来词,指那些对某一人物或事物给予大量甚至过量关注的迷狂者。早期的粉丝只是追逐大众传媒营造的偶像,随着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他们开始主动地构建整个文化。
然而,2020 年里,“粉丝”一词让人多少感到不适。
过去有刘德华粉丝致父自杀的个体悲剧,近来有肖战粉丝恶意举报AO3、LOFTER 等同人作品创作平台的群体风波。从辱骂骚扰到人肉搜索,粉丝群体令人侧目,就像古斯塔夫·庞勒的描述,冲动急躁、偏执专横,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夸张而单纯。
2 月27 日,创作者们纷纷站出来,反对肖战粉丝的恶意举报。由于肖战及其团队的不作为,事态愈演愈烈,最后变成一场抵制肖战的行动。双方举着各自的旗帜,一面是 “为了肖战”,一面是“肖战必糊”,这个时候,肖战成为他们宣布对立的符号。
当我准备Uzi 的选题时,正在流行“开团Uzi”的玩笑,例如“《英雄联盟》只有四个字,五字(即乌兹,Uzi 的谐音)不行”等。
Uzi 拥有一群庞大而狂热的粉丝,尤其在2018 年,那些张扬跋扈的言行惹怒了其他粉丝以及不属于粉丝群体的人。那年的10 月20 日,他们也受到回击。现在,很多说不上是Uzi 粉丝的人,他们给予关注,却不为之迷狂。他们使用一串音节、一段经历或者一个国籍来开玩笑, Uzi 同样成为相关符号。
首先,这个符号化的过程要有专门团队的运作,把精选的标签贴上,久而久之,被遮盖的真面目在众人的记忆里变得模糊。这个过程离不开粉丝的推波助澜,自发地生成衍生物,比如同人图片和视频剪辑,在他们获得自我赋权与文化盗猎的快感的同时,那些标签就被贴得更加牢固。
我初次采访Uzi 粉丝是在4 月4 日,第二天则是Uzi 的生日。采访的时候,正有粉丝提前去送生日礼物给Uzi,后来发布的照片里,能够看到一个1:1 的IRON MAN MARK 50 模型,也就是《复仇者联盟3》中出现的那套战衣。我算是“漫威党”,也自以为了解Uzi,但这时我才知道Uzi 喜欢钢铁侠。
他们谈到,Uzi 有段时间在《中国有嘻哈》,并且对自己的歌声“迷之自信”。人被贴满标签后,大家就不会去考虑,或者说很难窥探其中的真实。除了朝夕相处的人,仿佛只有他们才会注意到Uzi 的那些小爱好和小习惯。
这些粉丝是帮忙贴上标签的人,也是见过且记得那个已然被标签遮挡的Uzi 究竟什么样子的人。他们仍为之疯狂,会生气地连发数条微博,会不知疲惫地往返于北京与沈阳之间。疯狂之后,有的是审慎地辞掉铁饭碗而开起酒店的生意人,有的是真诚地跟孩子保持交流的母亲。
不被称为粉丝的地方,他们又是一个个专注于自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