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制造+ 软知识的进化之路

  “21 世纪什么最值钱?人才!”电影《手机》中的这句台词至今仍然经典。企业、社会、国家都需要人才,但为什么需要人才?或者说,我们需要的是人才,还是人才的那些才能、智慧?答案显然是后者。

  企业需要人才,本质上是希望将人才的能力智慧转化为企业的经营效益,但还不止于此。更加接近本质的答案或许是:将人才的能力智慧,转化为企业的能力与智慧。

  对于家居企业来说,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启:从以往依靠充满不确定性的劳动力和技能经验,到依靠更加确定性的设备、软件和信息系统。

  换言之,家具企业要从单纯的“硬制造”,向“硬制造+ 软知识”的双重能力进化。

  何谓软知识?这里面可能有两个维度。

  其一,软性的管理、运营能力

  一个原本做设计的朋友创业,在西南地区开了一个家具厂。他惊讶的发现,这个行业的生产过程有太多的优化空间。为此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能够做到在同样材料和工艺的情况下,产品出厂价比同行要低40%,而自己还有9% 左右的利润空间。

  道理很简单,他把一件家具的生产过程步步拆解,发现有很多环节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于是,通过将高价值的生产环节与重复劳动且价值不高的部分,进行再次拆分,带来了人均产值的大幅提升。

  其实,这样的精益生产做法在汽车等许多行业已经非常普遍。在所有标准化产品的高度竞争压力下,企业会想尽办法提高产能、降低成本。未来,家具企业也必然走向这样一条道路。

  其二,软性知识经验的沉淀、转化和量化能力

  在过往的文章中我们曾聚焦“打样师”这个群体,他们正是这个行业储存和应用知识经验最集中的表现,此外还有比如红木家具的造型、雕花等特殊技能群体。

  其实不仅是这类经验技能型人才,家具企业内部还有许多依靠个人经验的环节。比如产品设计、人员培训等等,能否将人才的能力固化为一套可重复使用、持续升级的能力模型?对于大部分家具企业来说,依然是一个新的课题。

  这方面我们应该向互联网企业学习,通过系统的方法和工具,将企业内部分散于不同部门、不同角色乃至流程的知识经验,沉淀总结为一套方法论,甚至做事的价值观。

  当我们既有了“硬核”的制造能力,同时拥有一套镶嵌于企业内部的类似“神经系统”的软力量,相信家具行业不再被认为“传统落后”,一样可以“高大上”起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