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电动汽车充电难题

  • 来源:今日中国
  • 关键字:电动汽车,充电,效率
  • 发布时间:2021-09-25 10:42

  有多少人喜欢、拥趸电动汽车,就有多少人厌恶、诟病之。电动汽车用户的态度长期两极分化,究其原因无他,全是充电问题。早期的续航问题早已解决,现在,充电速度与便捷性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所谓“家里有充电桩,买电动汽车就是‘真香’,没有充电桩,就是买了‘电动爹’”。虽不无戏谑,却道出了电池补能效率制约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现实真相。

  “电动爹”的由来,来源于电动汽车现有的充电方式与充电效率。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常见一般有慢充、快充和换电。除去换电不说,慢充和快充都需要充电桩(便携式充电设备不用)。而且,无论快慢充电桩,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安装位置固定、数量有限,车主经常需要“找桩”。

  采用更换动力电池的方式给电池充电,兼有以上两种方式充电的优点,但也存在换电站设点不多、分布不够合理以及排队等候耗时的问题,一般仅见出租车行业使用。

  就像手机可随时充电一样,电动汽车充电也能随用随插、快速补能才算正常,可现实却相反,没桩充不上电、桩慢更急煞人。明明是一个交通工具,受补能限制,不但工具效率不能充分发挥,还经常累得车主东奔西走到处找桩为其补充能量,这让热爱速度与效率的人们情何以堪?

  针对补能效率低的问题,行业共识之一就是推广大功率超快充技术。在这个领域,特斯拉的V3 充电桩可视为技术先锋,其最大充电功率在250kW,但充满一台车仍需1 小时左右。而由中日两国推广的超快充方案,则可将乘用车的充电功率提升到400kW,用于商用车的充电功率更能增加到 900kW,充电时间可大幅缩短到10 分钟以内。这项技术成熟后,“充电5 分钟,续航400 公里”将不再遥远,届时,电动汽车的补能效率将接近汽车加油。技术的实现有赖于电池材料技术的大幅跃升,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除了已经扑面而来的“超快充”技术风潮,电动汽车行业相关企业也基于自己对行业技术的理解和开发应用,纷纷提出独特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7 月份举行的上海国际充换电展中,一家科技公司展示的全球首款移动充电机器人,颠覆了传统“车找桩”的充电路径,将其变成“桩找车”。用户只需要在APP 或小程序远程预约下单,驶入服务停车位后,机器人会根据订单信息通过自动行驶来到预约车辆旁,自动操作充电模块为车辆充电,充满后自动离开,无需车主自行插拔充电器。该机器人预计将在明年第一季度正式投放市场应用,电动汽车主人们可以为迎接不用找桩的理想生活而欢呼了。

  颠覆还在发生中。有行业人士解决充电问题的方案跳过了“充电桩”这一模式,提出“换电”。此“换电”非出租车行业现有的日常更换电池,而是针对“车电一体化、整车和电池一起购买”这个众所周知、严重制约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核心痛点,提出的“车电分离、电池标准化共享”电动车换电方案。因为,“充电模式下,除非是电池材料有重大突破,充电速度快速提高,否则充电仍然不足以成为主流”。

  这一方案不是一家之见,应属共见卓识,毕竟从行业实践到政策风向,都肉眼可见:早有行业公司就“车电分离、电池标准化共享”展开研发布局。而在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就《电动乘用车共享换电站建设规范》团体标准征求意见,拟实现换电平台乃至换电装置的共享,并实现初步的数据接入与互联互通。电动车“换电”这条赛道全面起航,开始提档加速。

  在学界,电动汽车充电问题也被纳入解决国家电量储存问题更高层面的思考。有学者表示:电动汽车的电池是解救电力系统缺少灵活电源、缺少蓄电能力问题的关键。中国如果有3 亿辆私人电动汽车,其拥有的蓄电能力就是每天150 亿度,完全能够储存吸纳每日大量结余的光电、风电。还要改进电动汽车现有的充电方式,将建筑配电与停车场充电桩连接,推行智能充电、智能慢充系统,通过电动汽车电池实现电动汽车与建筑之间的电力互补、互通有无,降低电力浪费。

  让车辆更高效地行驶更远的路程,充电技术的进步让这一目标已经不远,电动汽车真正替代燃油车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