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三个转变”破解北京供暖司炉工青黄不接之困

  • 来源:环境与生活
  • 关键字:北京,环境,生活
  • 发布时间:2021-09-28 15:24

  近年来,随着北京周边农村劳动力数量逐年递减,冬季司炉工补给能力呈下降趋势,年轻司炉工更是“一人难求”。未来几年,司炉工短缺或将成为制约北京供暖保障和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北京供暖司炉工岗位需求多少人?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作为“司炉工之乡” 在京从事供暖的司炉工有多少人?司炉工青黄不接问题应如何解决?日前,《环境与生活》杂志一行专访了原张家口市赤城县劳动局驻京办主任强振刚,听听他对这一问题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北京冬季供暖司炉工约2.1万人

  当强振刚得知《环境与生活》一行目的时,非常高兴地接待了我们。他说:“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虽然从赤城县劳动局驻京办主任岗位离职近十年了,但一直关注着劳动力转移和司炉工队伍建设问题。”强振刚接着介绍说,“目前我帮助经营的北京森燃供暖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从事供暖工作。坦率地说,我本人对行业数据十分关注。今年年初,北京市供热协会发布的数据是:2020 至2021供暖季北京市主管部门备案的供暖企业有1177 家、集中供暖面积达7.85亿平方米。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市现有集中供暖锅炉房约3500座、锅炉近10000台、冬季供暖司炉工约2.1万人。”

  赤城人是北京供暖司炉工的主力军

  “现赤城在北京从事供暖的司炉工有近1万人,占整体比的近一半,人数和占比与前些年相比减少很多。”强振刚又介绍说:“我们赤城虽然与北京相邻,但自然条件有限,八山一水一分田,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

  赤城县农民到北京当司炉工,是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县后城镇有一个东沟村,大家都叫它工农村。因为村里有个“九六零”兵工厂,一些农民到厂里做临时工,后来有一部分就转成了正式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九六零”兵工厂撤走,村里转正的临时工跟着到北京。个别没转正的临时工到北京串门,原来的同事就帮助他们联系做了司炉工。

  那个时候吃住单位全管,一个冬天下来还能赚三五十元钱,停暖回老家还能穿一身劳动布的工作服,特别让人羡慕。这样一来,你带他,他带你,慢慢地赤城县到北京当司炉工的人就多了起来。”

  当问及担任张家口市赤城县劳动局驻京办主任的经历时,强振刚说:“上世纪90年代,务工大潮兴起,大批劳动力涌入北京打工。1993年赤城县政府在普查劳动力工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司炉工作。赤城县委县政府决定,发挥优势,抓住契机,由扶贫办与就业局联手,在司炉领域培训技术型劳动力,打造一支适应时代、专业突出、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增收增效。为取得北京市认可的从业资格证,我们驻京办就邀请北京市和区两级质监部门到我们县组织司炉工培训,然后到北京实习,再通过考试,取得北京市质监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证。”

  “十几年来,我们驻京办培训司炉工近万名。每年入冬,他们带梦出发,为北京送暖。次年开春,怀揣薪金,为爱返乡,备耕播种。赤城县被誉为司炉工之乡,成为河北省十大劳务品牌,赢得社会高度赞誉。”强振刚动情地说。

  北京供暖司炉工青黄不接令人堪忧

  强振刚进一步介绍说,北京烧煤那些年,司炉工很好找,并且都很年轻。煤改气后,司炉工减了一大半,有的退休了,有的转行了。十年前还可以聘到三十几岁的人,这几年几乎很难。现在北京冬季招的司炉工年龄多在45岁至60岁,50岁以上的占九成。

  近年来,司炉工队伍断茬问题明显,年轻人缘何不愿接棒?强振刚表示:“现在的农村劳动力比前些年少多了,在家务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考学的、参军的、打工的,能走都走了,剩下的年轻人有的不愿意离开家,有的还嫌炉司工地位低、赚钱少。北京这几年冬季司炉工补给不足,青黄不接问题确实令人堪忧。当下若不重视谋划这件事,再过几年问题会表现更突出”。

  “青年技工培训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司炉工断茬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还没有供暖专业技工学校,中长期的系统培训机构及专业课程设置仍是空白。供暖企业在竞争中多以经济效益为主,大家都想用熟练工,却又不愿意出钱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强振刚如是说。

  推动“三个转变”是解决问题之策

  北京供暖司炉工青黄不接问题应如何解决?强振刚表示,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大供暖行业宣传力度,树立行业典型人物、品牌企业,提高行业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供暖工作。

  首先,要推动司炉工“从季节临时工向常年正式工转变”。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大规模开展供暖相关技术技能培训,引导那些准备到城里常年打工的人关注供暖行业,愿意选择学习供暖相关技术技能,为供暖企业招聘到常年正式司炉工筑巢引凤。

  其次,要推动司炉工“从非技术工向高级技能工转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充足的技术和技能人才作支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引导高校开设供暖职业教育课程,为供暖企业培养一批“即来即用” 的专业高级技术人才,一方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供暖企业急需高素质年轻技术技能人才问题。减少非技术、非技能岗位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整体提升供热一线员工待遇,创造吸引人、拴住心的人才成长环境。

  最后,要推动司炉工“从传统操作工向智能管控工转变”。加快供暖设备更新改造,提高供暖智能化水平,努力实现智慧供暖。让司炉工从过去传统的直接操作设备转变操作智能设备和智慧系统,实现无人值守,减少人员,降低能耗,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供暖服务质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