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物理学家,人们马上会想起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的理论深奥,不合适引入闲谈以炫渊博,但他们的修辞却是非常精妙的。
牛顿以严肃著称,甚至有点冷漠,他少有的感性之语是:“在宇宙的奥秘面前,我只是一个海边拾贝的儿童。”“如果说我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表现了他非同一般的谦虚,可也有传记作者说,后一句话其实是牛顿在讽刺他的对手个子不高,例如和他争夺微积分首创权的莱布尼茨。
类似的,爱因斯坦也用一个比喻来表明虚怀若谷。当别人赞赏他的伟大成就时,他觉得自己的貢献很微小,他说:“一只毛虫绕着树枝爬行,它没有注意到自己爬过的路线其实是弯曲的,而我很幸运地注意到了。”
黄庭坚通过贬低自己来抬高苏轼,他用国家作比:“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爱因斯坦则直言自己只比爬虫强一点点,读到他的话就仿佛看到一只毛茸茸、圆滚滚的毛虫在缓缓蠕动,他的表达似乎比诗人黄庭坚更加形象,因为楚国、曹国、郐国的大小强弱之别还是比较抽象的。
牛顿和爱因斯坦比起经常说“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的苏格拉底,已跻身到了谦虚的更高境界。
爱因斯坦是一个“空间爱好者”,他觉得“时间”是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觉,他喜欢用空间的变化来解释运动,他有几个精彩的比方。
他用空间的变化来解释运动的发生原因:“在蹦床上搁几个皮球,这时再往蹦床中间轻轻放上一个铅球,蹦床凹陷下去,这时皮球就会朝着铅球的方向滑过去。”
为了让人们想象出空间对运动轨迹的影响,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如果把一张纸折叠很多次,再展开,形成一张波峰与波谷接连出现的百褶纸,这时在上面放一只蚂蚁,逗引它在纸上爬过去,那么,对蚂蚁的爬行路线起主要作用的,不是动能、重力之类,而是它所处的空间形状。
他用吹气球来描绘宇宙的膨胀,他说,在气球上画两个点,随着气球越吹越大,这两个点会相距越来越远,同样的,随着宇宙的膨胀,天体之间的距离也会增大。
这些例子都是通俗易懂的,为人们搭建了理解的桥梁,给人以启迪。
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爱因斯坦这位第一流人物,在文学表达方面,也是有其贡献的,他教我们怎样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解释深刻的思想。
(丁鸿雁摘自《思维与智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