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反击的瑞幸,面临更多对手

  • 来源:电脑报
  • 关键字:瑞幸,市场,财务
  • 发布时间:2021-10-12 21:05

  瑞幸又成香饽饽?

  中秋节,地产大佬焦头烂额发家书的同时,因为财务造假不得不退市的瑞幸发布了三则“喜讯”。三则公告重点公布了外界关注的一些问题,包括瑞幸公司和美国集体诉讼的原告代表签署了1.875亿美元(约合 12.12亿元人民币)的和解意向书、向开曼法院提交了债务重组方案、向SEC递交了包括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在内的2020年年报等等,信息量很大。

  其中,与美国投资者签署的和解意向书无疑最具含金量。虽然和解须达成最终文件并获得开曼法院、美国法院的批准,但在一位接近瑞幸的业内人士看来,这仍意味着瑞幸最担心的靴子已经落地,“股东集体诉讼和可转债债务重组这两件事解决后,意味着瑞幸终于可以从连续的索赔、处罚中暂时脱身,喘口气”。

  去年,上市仅11个月的瑞幸因财务造假从纳斯达克退市,董事会大换血,受到中美监管机构的调查,陷入一系列诉讼中。

  让市场惊讶的是,瑞幸并没有销声匿迹,竟然还上演了一出翻盘好戏。先是去年12月,支付1.8亿美元罚款与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其财务造假事件达成和解;再是现在用1.875亿美元与美国投资者达成和解意向。截至目前,瑞幸将为财务造假付出的代价约为25亿元,包括罚款、股东赔偿,不包括可转债,远低于去年12月法律界人士预测的112亿美元诉讼赔偿。

  要知道,美股对财务造假的处罚极其严格,2001 年,北美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就被罚了5亿美元,卷入造假事件的三家投行甚至向投资者赔付了近42亿美元,瑞幸可以说是以极小的代价过关。

  资本市场对瑞幸的担忧也一定程度上随着靴子落地而缓解。上述消息一度促使退至粉单市场的瑞幸股价大涨,所谓“粉单市场”是已纳入纳斯达克最底层的一级报价系统,为不再满足上市标准而退市的证券提供保价服务和交易流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瑞幸粉单市场股价维持在四五美元上下,今年5月放出盈利消息以来明显攀升,最高突破17美元,近期市值在40亿美元左右,约等于IPO时的市值,相较市值最高点缩水七成。

  简而言之,瑞幸好像又成了香饽饽。

  从瑞幸发布的公告来看,意图也很明显,它想告诉市场自己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在债务重组、内部管理、发展策略、日常运营等诸多方面都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但瑞幸的危机真的解除了吗?

  爆款救急,盈利还早

  趋势在好转,但现在就断言瑞幸走出危机为时尚早。公司层面财务造假的烂摊子接近尾声,并不意味着曾参与或知晓瑞幸财务造假的高管们已经脱身,未来是否会还有诉讼赔偿、是否会影响公司发展都还是未知数。最重要的是,瑞幸公司仍需要证明自己已经“洗心革面”,实质性改善了内控体系,已经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但从本次发布的2020年报的情况看,即使剔除因造假风波导致的损失和赔偿,瑞幸距离盈利仍有距离。

  2020年财报显示,瑞幸取得净收入40.33亿元,同比增长33.3%。不过亏损也在持续,自2018年至2020 年,其净亏损分别为16.19亿、31.61亿和56.0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103.88亿元。

  爆雷后,瑞幸在业务层面进行了诸多调整,努力缩减运营成本、改变营销方式,试图以更健康的方式发展。包括关闭效益不好的直营店、取消新用户首杯免费、缩小折扣幅度、上调外卖配送费门槛等,并开始采取私域运营等方式。

  慢下来的瑞幸一改往日撒钱扩张、铺天盖地做广告的互联网路子。2020年财报显示,瑞幸去年总运营费用66.21亿元,其中4.75亿元是与财务造假一事的调查、债务重组相关的费用。受规模效应推动,运营费用占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206.2%降至2020年的164.1%。各项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尤其是营销费用率从41.4% 减至21.7%,营销费用的绝对值也明显下降,管理费用率从35.4%减至24.3%。

  此外,瑞幸也放慢了自营门店的扩张节奏,截至 2020年年底,瑞幸的自营门店总数为3929家,相比 2020年第一季度末减少了582家。截至今年7月底,瑞幸在中国拥有4030家自营店、1293家加盟店,仍略高于星巴克在华门店数量(5135家)。通过转嫁成本给加盟商,去年瑞幸店铺开业及其他费用仅为998.2万元, 2019年这一数字为7162.3万元,同比下降约86%。

  节流之外,还需开源。

  营收的增长意味着其在经营前端已经有了一定恢复,这主要得益于产品平均售价的提高和爆款的推陈出新。从之前的一杯不超过10元到现在的17~23元,瑞幸通过减少优惠力度、设置更高的原价,实现了涨价的“小目标”。

  但愿意买瑞幸的人却更多了。截至2020年年底,瑞幸累计交易客户数量超过6490万,上年同期为4060 万;去年瑞幸自营店和无人咖啡机每月平均销售商品总额约为2620万件,较2019年的2420万件提高8%, 2020年第四季度更是创下新高,达到了3160万件。

  用户的增加离不开爆款加持。瑞幸厚乳系列自售量20%;6月30日瑞幸咖啡官方宣布,生椰系列单月售量20%;6月30日瑞幸咖啡官方宣布,生椰系列单月销量超1000万杯,刷新瑞幸新品销售纪录。但爆款可遇不可求,能否持续开发爆款产品、避免同质化也是瑞幸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销量上涨的背后,是成本的水涨船高。由于疫情封锁和极端天气影响,近年咖啡豆供应链波动较大,产品原材料成本和门店租金一直在瑞幸咖啡经营成本中占比较大,两者几乎占据着全部经营成本的半壁江山,并从2018年第一季度起便呈递增趋势。

  也就是说,尽管净收入大幅增长,但门店租金和产品原材料的成本占比也随之提高,相应地,瑞幸也持续处于亏损状态,离收支平衡还有很远的距离。

  谁是下一个瑞幸?

  瑞幸蒙眼狂奔,捅了个大娄子,也为后来人栽下了乘凉的树。瑞幸通过低价打动了星巴克们未能触及的消费者,不仅完成了教育市场的关键一步,还将现制咖啡这一始终未能突破北上广深等一线市场的消费品,迅速带入了更多低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培养”出了忠实用户,做大了国内咖啡消费市场的这块蛋糕。

  据咖啡行业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3年中国咖啡消费量为10.8杯/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79亿元,上升空间较大。随着现制咖啡市场逐渐庞大,人均消费量逐渐提升,咖啡消费人群产生了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一系列小众咖啡品牌登场。

  而瑞幸跌倒,正是其他品牌追击的良机,资本也纷纷抢占赛道,希望投出“下一个瑞幸”。仅2021年上半年,便有Manner、Seesaw、M Stand、鹰集咖啡、时萃Secre等14个精品咖啡品牌完成了融资,融资金额近70亿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IDG资本、腾讯创投等头部投资机构。其中同样主打“连锁、便宜、好喝”的资本新贵Manner,半年内进行了3轮融资,其背后站着淡马锡、美团龙珠、字节跳动诸多豪华资本阵营,单店估值已经高达1200万美元。

  虽然这些咖啡品牌都对外声称,自己走的是“精品咖啡连锁”的路线,其中M Stand、Seesaw更是喊出了要做“中国星巴克”,但单价15~25元的定位,说是争夺瑞幸的市场更为准确。

  更多跨界玩家也看上了这一赛道。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饮品牌布局咖啡品类之后,便利蜂也在原有自助咖啡机的基础上,推出新品牌“不眠海Sober Hi”饮品站,价格、风格对标Manner;知乎今年7月也在旗下自有消费品牌知乎知物推出3款挂耳咖啡。

  激烈竞争下,资本深谙规模与品牌化能给企业带来的优势。这些品牌虽然不再一味追求扩张速度,但也纷纷在资本介入后纷纷将扩张提上日程。如 Manner如今开店数已近200家,总门店数量接近300 家,而Seesaw、M Stand、Algebraist则纷纷喊出了 “今年年底门店数过百”的计划。

  瑞幸还在,但已经不是唯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