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夫,有个患者想自杀!”那晚我正在值夜班,一个护士急匆匆地闯进医生办公室喊道。我吓了一跳,赶紧跟着护士冲进病房。原来是一位患有20多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婆婆,因下肢麻木疼痛难忍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幸好有护士及时发现,及时将她手里的剪刀夺了过来。
疼痛, 尤其是严重的疼痛,是最折磨人的了。而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发生的疼痛,真的会让人生不如死。这种疼痛, 医学上称之为“ 痛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发生神经病变?得病之后又怎么会产生如此剧烈的疼痛呢?又该如何治疗?
不只是高血糖惹的祸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据临床统计,约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神经病变。
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体内胰岛素不足或作用的敏感性下降,都会损伤人体的神经细胞甚至使其死亡,最终引起神经病变,而且糖尿病病程时间越长,比如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神经病变。也就是说,糖尿病神经病变不只是高血糖惹的祸,而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外界刺激必须经过神经传导,将“信号”传送至大脑,人体才能感受到疼痛,这就像电流必须经过完整的电线才能传输至电器。当神经细胞损伤以后,可能出现兴奋过度的情况,这可导致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过度反应,相当于放大了外界的刺激,这样传送至大脑的“ 信号” 也跟着放大了,疼痛就很容易发生。
病程越长,更需警惕
这个“痛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名称很长,波及的身体部位也很多,最开始影响双足、小腿部位,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向上发展,可影响大腿甚至躯干部位。这种疼痛也是表现多样,可为灼痛、电击样痛和锐痛,或者酸痛、痒痛、冷痛。
除了疼痛, 许多患者还会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踩棉花感、蚂蚁爬行于皮肤的感觉。不仅如此,分布于其他系统的神经还可能同时发生病变, 如心血管系统的神经病变,会伴有心悸、头晕、虚弱无力、视力障碍、晕厥等;胃肠道的神经病变后,恶心、呕吐、腹胀感及上腹疼痛是常见表现;“管理”出汗功能的神经出现病态,则主要表现为身体多汗或无汗。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就要警惕发生痛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可能。
防治必须多管齐下
如前所述,痛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治疗起来必须多管齐下,采取综合管理措施。
控制血糖和血脂当然是第一要务,这可以预防和延缓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但这并非说血糖越低越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设定合理的控制目标。对于体重超重或者肥胖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减轻体重也十分有必要。此外,营养神经(如甲钴胺)、抑制高血糖带来的有害物质的产生(如依帕司他)、改善微循环的药,以及一些活血化淤的中药(如复方丹参滴丸)也可以用于临床治疗。对于疼痛的治疗,一般选择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抗惊厥类药,也可局部外用辣椒素贴片、利多卡因贴等,中医的针灸治疗也能取得效果。
值得提醒的是,尽早筛查、尽早干预糖尿病神经病变,是防治的关键环节。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5年时应该筛查有无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就应该进行筛查,以后每年筛查1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