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标准化建设的新动力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会展,标准化,建设
  • 发布时间:2021-11-07 14:40

  《纲要》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四个转变”和“四个目标”,到2035年全面形成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标准化工作格局;部署了实现目标的七大任务——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和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纲要》具体内容不过多赘述,笔者只把学习《纲要》会展业相关内容的一些思考看法,与行业同仁分享。

  “到2025年,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全覆盖”,这意味着推进会展业标准化、品牌建设,健全会展业标准体系刻不容缓。《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包含20个门类、97个大类,各门各类均有对应会展项目,会展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19年标准化工作部署就明确提出,要加快健全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推动物流、多式联运、会展等跨行业、融合性强领域的标准制修订,探索将服务业标准更好的融入市场综合监管体系,推动更多中国服务品牌享誉世界。

  “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从标准研制、实施到实施信息反馈全流程的闭环管理”,意味着会展业标准“制用分离”现象亟需改善。“制用分离”现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会展业国家标准多为推荐性而非强制性标准、标准发布后缺乏实施宣贯等等,公众对推荐性标准的片面理解使不少标准发布以后束之高阁、形同虚设,标准研制也失去了原本意义。

  “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意味着会展业要实现国际国内规则深度融合,必须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实现零的突破。我国会展标准制定可追溯到2002年,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8年成立后,会展相关标准制定和修订提速。截至2021年7月,现行会展相关标准累计89项,但尚无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分类建立绿色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合理制定消耗定额和垃圾排放指标”。2019年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2021年6月22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此次《纲要》再次强调碳达峰、碳中和,由此可见,会展业“碳达峰 碳中和”标准也将会由“自愿”向“强制”形式转变。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会展业标准化建设能够有效实现国际国内规则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中国会展业与国际会展业的“软连通”, 以标准化促进会展业国际化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