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 武夷山脉间,秋日馋人的一口酸

  • 来源:海峡旅游
  • 关键字:闽北,一口酸,南酸枣
  • 发布时间:2021-11-07 15:00

  这个时候走进闽北的山村,常常可见生动的晒秋场景。秋高气爽的天气里,阳光也正好,人们纷纷把过冬的被褥晒上,刚刚丰收的稻谷、玉米也晒上了。家家户户门前晾晒的竹匾里,还常常可见橘黄透亮的当地特产,或捏成一个个手指大小的长条状、圆状,或一整片在竹匾里铺满。这就是酸枣糕。

  有一首歌谣唱,“柿子腻,杏儿酸,不如酸枣味道鲜。”不知唱的是北方的酸枣,还是南方山中的野酸枣,反正感情是唱对了。对于许多生活在闽北山间的人来说,这是每年秋天不能错过的滋味。

  其实野酸枣树的学名叫南酸枣,与北方的酸枣虽然同名,却只算得上是远房亲戚。南酸枣为漆树科酸枣属植物,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山区,南酸枣果核大且坚硬,顶端有五眼,故又称五眼果。南酸枣是我国南方速生乡野树种,在南平的山中,有很多南酸枣树零零落落地散布在不同的山头,虽然如今都是野生的状态,但我的南平朋友猜测,也许就是几十年前造林的时候种下的,后面慢慢无人管理,变成了野生的状态。这片山却因此在每年秋天多了野酸枣这一特别的风物。

  一口酸,是山中的秋信

  吴艳是江苏高邮人,嫁了闽北丈夫,常年在泉州生活。家乡四季分明,而福建到底有没有秋天?她曾经存疑。直到七八年前,第一次与彼时还是男朋友的丈夫小叶回老家,一路上先是被闽北的山色折服,温润的山充满灵气,让她对山中的一切充满好奇。

  等到了小叶家所在的南平顺昌县埔上镇的河墩村,还没入家门,就被门口的“一抹秋色” 吸引。这是晾晒着的一竹匾酸枣糕。“那天阳光很好,婆婆自己做的酸枣糕在阳光下晶莹透亮的,太漂亮了。忍不住拿起来尝了一口。Q 弹而酸爽,果香溢满口腔,这是我第一次吃到酸枣糕,很美味。”吴艳说起多年前的回忆。得知这是只有秋天才有的山中物产,由野酸枣的果子去皮去籽制作而成,吴艳无比好奇,第二天,她就跟着小叶的妈妈上山捡酸枣去了。

  那时还未至深秋,酸枣还没到大盛的时候。但让吴艳捡个过瘾还是有的。提着个竹篓的她兴奋地拉着小叶的手往山里跑,在酸枣树下站住的她惊呆了。果子长得小巧,原来树这么高大,树干笔直,枝桠如伞状撑开,因为距离太远,站在树下往上看,只感觉密密麻麻一片,分不清是果子还是树叶。只能等风把果子吹落,然后弯下腰去在杂草丛生中一颗颗寻觅。

  捡到的酸枣剥开皮就可以直接吃,软熟的果肉尝起来甘酸清冽,是一种类似枣和芒果混合的气味,但厚厚的果纤维容易把牙齿黏住。更关键的是,厚厚的皮剥开去,塞进嘴里才发现果肉只有薄薄一层,籽又很大。鲜食实在是不过瘾。“难怪要做成酸枣糕吃呢!”吴艳说道,

  这一语,道出了山中人们的生活智慧。

  用生活的智慧把自然恩物变成美味的零嘴在物资贫乏的年代,像野酸枣这样虽然只有一点点果肉,但风味无穷的野果子是被视作大自然的恩物的。可以想象那时候的人们,面对风吹落满地的野酸枣,是如何怀着惜物之心思索着如何更好地享用它,并延长享用的期限。酸枣糕的做法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被研究出来。

  吴艳后来在参观婆婆制作酸枣糕过程时忍不住赞美山民的生活智慧。婆婆说,捡回来的酸枣要“杀”一下才好剥。所谓“杀”,即是上锅蒸熟或直接开水煮开。神奇的是,煮熟的酸枣,用两手一捏一挤,肉就会从皮和核中间分离出来了。去了皮和核的果肉捣匀后加入糖会让口感变得酸甜,具体加多少比例,全凭个人口味喜好,也有些人会加入地瓜和南瓜,如此做出来的酸枣糕颜色暗一些,口味也没有那么纯粹的酸爽,但若当年捡的酸枣不够多,这也是一种“增收”的方式了。

  在河墩村,酸枣糕没有悠久的制作历史,也并不成产业规模,更像是刚刚结束农忙的人们犒劳自己的一种方式。进入农闲,山里的酸枣也正是大熟的时候,即便如今日子比以前好过了,面对这“大自然的馈赠”,惜物的农妇们仍是免不了心动。他们会成群结队上山去,以“捡酸枣”之名秋游去,即便这也是实实在在辛苦的体力活儿,但彼此之间拉拉家常,赏赏山野秋色,倒也是趣味无穷。他们也会在捡回来后招呼另一波要去的人要换个山头捡,或者换个时间再去,以免扑了空。彼此之间还要比一比自己的劳动成果哩,一般一次如果捡上百来斤,就是村子里的“酸枣大户”了。

  妇人之间也会彼此交流酸枣糕的做法,看到别人家门口晾晒着的也忍不住要去尝尝其滋味,然后思考自家的可以如何改进。从捡酸枣到酸枣糕制成,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周期,但做出来的酸枣糕只要晒得透了,可以保存很久。这也是淳朴妇人们留住秋天的方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