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纸币防伪操碎了心的古人

  • 来源:奇妙博物馆
  • 关键字:纸币,北宋,防伪
  • 发布时间:2021-12-03 21:37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纸币的国家。早在北宋时期,我国四川地区就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用来代替在交易中不易携带的银两和铜钱。交子一出,有些人就动了歪念,因为纸币相对于金、银、铜钱而言,造假的难度与成本都比较低,因此“假钞满天飞”的事情就发生了。据《宋史》记载,“官交子” 发行不到20 年,市面上就出现了“伪交子”,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不过,携带、交易都十分方便的纸币该用还得用呀!那时的人们是怎样做纸币防伪工作的呢?

  南宋学者李攸所著的《宋朝事实·财用》曾这样描述交子:“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意思是说,交子上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不同图案,图形复杂且暗藏记号,使用红色、黑色交错印制,使其不容易被伪造。

  纸张一直是纸币防伪中关键的一环,宋代专用四川地区的川纸来印刷纸币,《马可·波罗行纪》中提到元代纸币主要用的是桑皮纸,明代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也使用的是桑皮纸。专用纸使得纸币难以被仿造。

  当然,使用专用纸并不能完全杜绝造假,提高印刷技术也很必要。宋代人放弃了传统的木版印刷而采用难度更高的铜版印刷,非专业人员很难掌握这项技术。同时,为了防伪,印钞的印版也会定期进行更换。

  如果你了解一些现代纸币防伪知识,那就会知道纸币上有许多即使用放大镜观看都未必能看清的精美花纹,这些都是手工绘制再刻于印版上的,其作用就是防伪。古代的纸币上也有类似的设计,印版上的精细花纹大部分都是手工雕刻的,有房屋、花鸟甚至名人字画,都是用来防伪的。

  到了明清时期,为了防伪,很多晋商会设计专门的微雕章,就是将极细密的文字或图案刻在一方正常大小的印章内。下图中这枚微雕章上的内容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要知道,这篇文章全文共有300 多个字,这么多字竟然全部

  被雕在了一块一手就能握住的印章上!到了清代,纸币的防伪工作“更上一层楼”,政府发行了新钞,各省布政司要盖上印记,各府、县也要签押,然后才能发于各钱庄。官员们做的标记各不相同,因此伪造者很难造假。

  正是以上这些防伪技术的不断精进,才使得纸币的防伪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仔细观看下图这张晚清时期的纸币——大清银行伍元兑换券,它的防伪技术已经与我们现代纸币的非常相似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