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技创新”价值评估体系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科技,创新,体系
  • 发布时间:2021-12-04 20:34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然而,我国的大企业普遍重产值、重经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领域内也重视科技创新——但相比于成熟的经营管理而言,很多企业在大规模投入科技创新方面,从战略规划、资源配置、体系保障、到产生实效等各个环节尚不成熟,甚至一些大企业并未将“科技创新”列入战略目标的前列。

  而导致许多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心怵”的根本原因,在于无法评估“科技创新”所能产生的“价值”!

  许多大企业都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方式,明白不能再拍脑袋、凭感觉甚至走关系决定一个科创项目的上马与否。但是,当今领先的科技成果要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投入巨大、过程艰险,具有很高不确定性——如果能实现全面系统的科创价值量化评估,企业家们便能做出明确的决策,从而在战略及执行层面全力推进落实。

  尤其是对于实行KPI管理方式的企业:不可测量,便无法管理——看来:“科技创新”这项重要的工作本身,也需要“科学的管理”!

  国内很多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大量的科研院所、甚至支持科技创新的银行及风投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迫切需要一个科学化、体系化的科技创新价值评估方法,来回答:投放的科创资源所带来的成果,能否变现、变现的价值几何?

  引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的价值链是由一系列独立、又相关联的创新主体集合而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包含从奇思妙想、技术研发、实验验证到产业化等多个环节。技术研发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支撑,产业化来自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各环节之间既有因果逻辑、又保持自由探索,且不同环节的资源投入、成果产出、价值形态和成功概率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首先,企业要将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点指标纳入年度战略之中。大企业在技术和人才的积累,以及产研结合、模式创新等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只需要在战略上重视起来,会很快总结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成熟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战略制定过程的初期,战略领导人、技术负责人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应当对战略假设进行探索和挑战,以确保技术驱动型战略的有效性。

  其次,企业能否落实科技创新战略、在体制机制上确保资源配置和战略效果,往往需要解决两大痛点问题:第一,计量科技成果在经济效益方面的价值贡献;第二,合理评价不同科创主体如企业、团队、项目的绩效表现。

  科创成果价值量化评估

  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的核心为价值评估双重模型。

  一级模型为“科技成果价值分配者模型”:从资源投入的角度考虑战略、资本、人才、执行、技术群等主体对成果价值创造的贡献,通过推演各主体贡献权重的分配模式,利用数学模型抽象形成某项科技成果的价值计量。

  二级模型为“科技成果整体价值展现模型”:将科技成果“转化场景”+“价值形态”的组合作为价值评估的最小单位进行建模,评估范围为整个科技成果的技术生命周期,其中未来预估价值部分需要进行关键参数的假设,并以此形成一级模型中贡献分配的基础来源。

  “科学管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综合绩效评价是企业战略优化和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承接和管理执行的落地,是科创人才激励机制设计的基础。基于科创价值链中各个价值环节的投入和产出的转化逻辑,能够提炼出各环节投入要素与产出成果,从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两个维度进行解构,并绘制出企业科创综合绩效评价地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