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

  • 来源:医学研究
  • 关键字:维修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 发布时间:2021-12-10 11:19

  摘要: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是重中之重,是保证医院安全、有序、规范运行的基础性工作。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改进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提高维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效保障医疗安全。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各大医院加大了对医疗设备的投入,引进了许多尖端先进的医疗设备。这些设备的临床应用不仅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也促进了医院的现代化治疗水平。因此,如何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科学地进行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实施精细化、全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已成为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医疗设备范畴及其维修管理内涵

  本文所称医疗设备,是指临床专业设备和仪器中,在医疗活动中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一般设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结构和功能比较复杂,可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部分。

  医疗设备维修是指为使医疗设备保持或恢复到能够执行其规定功能的状态而进行的技术活动,包括各种计划内维修(设备维修)、计划外故障维修和事故维修。医疗设备的对象是人,在直接或间接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其表现受到外部环境的极大影响。

  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维修管理方法缺乏创新性

  维修管理方法的落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许多医院没有充分认识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对设备采购过于重视,医院设备维修部门的存在,导致了设备管理中的各种不规范现象和医疗设备维修业务流程的不科学、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于医院引进的医疗设备更加先进和国际化,以往的设备维护管理方法已经过时。面对新问题的出现,无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新医疗设备的不确定因素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维修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维修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体现在:一方面,缺乏完善的维修管理机制,全院医疗设备档案不完整,医疗设备数字化管理不到位。因此,维修人员不能正确、及时地掌握设备信息,了解故障规律,不能形成参考维修方案。此外,由于没有明确的维修管理流程,设备维修往往没有及时衔接,无形中增加了维修成本。另一方面,设备维修人员的管理不到位。设备维修人员管理没有制度和机制,导致很多医院设备维修人员业务差、文化素养低的现象。

  (三)维修人员配置不足且素养不高

  目前医院维修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是维修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目前,医疗设备的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但临床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一些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一是对医疗设备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一些维修人员对医疗设备的了解还很肤浅,能够解决简单的设备故障。一旦遇到稍微复杂的故障,他们就会不知所措。二是业务技能不合格。许多维护和操作技术人员缺乏实践经验,不掌握某些操作技术要点。当故障发生时,他们无法开始处理问题,影响了诊断和治疗的正常进行。

  三、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优化措施

  (一)优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法

  首先,医院管理者要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医疗设备维修的重要性,自上而下予以重视,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修进行合理规划,形成科学的业务流程。各科室应意识到医院设备科室存在的重要性,在设备发生故障时与设备科室形成有效的联动,努力解决内部问题,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各科室的良性互动。

  其次,要不断完善维修管理方法。一是要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改变传统的维修观念,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使他们掌握新型医疗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流程,从而提高他们在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规范业务流程。科学规范的维修业务流程,节省对接时间,确保故障及时解决。

  最后,要切实改变原有的“轻维护、重使用”的思想。对于呼吸机、除颤器、麻醉机等高危医疗设备,要注重预防,并且需要制定科学全面的设备预防性维修周期,提高维修效率和效果。

  (二)优化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首先要完善和规范设备维修档案,实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要全面实现医疗设备的数字化管理,将采购信息、维修信息全面集成到数字化管理中,使维修人员能够尽快掌握设备信息,总结维修经验,形成更科学的应急维修方案。

  其次,要形成设备维修人员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建立一定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建立部门规章制度,使维修人员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范围,避免延误、怠工和相互推诿,评估他们的工作表现,调整他们的工资,典型地激发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业务管理规范、推广渠道畅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三)优化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人才的培养

  首先,设备维修处每周都会举办维修技术讲座。这样,经过培训的工程师也可以尽快与同事分享最新的技术,从而营造一种普遍学习的氛围。第二,我们应该鼓励老人领导小公司,互相帮助。在维修方面,年长的工程师有更多的技能,而年轻的工程师有更多的体力。经验与理论相结合,共同进步。第三,鼓励工程师自学。第四,针对培训周期短的问题,可以改变培训模式,让工程师到医疗设备公司、维修站或其他技术实力较强的医院进修或“实习”。这样可以延长培训周期,节省培训资金。最重要的是学习实用可靠的维修技术,而不是皮毛。

  结论

  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各级医院的共识,这也是医院实现高质量和创新发展的应用举措。为此,医院应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发展观念,通过改进维修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维修管理体系,改善当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维修队伍的引进和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庄娜.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思考[J]. 健康必读,2021(18):273.

  [2] 李忠峰.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医疗装备,2021,34(13):84-85.

  [3] 曾吉珠. 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策略探究[J]. 中国设备工程,2021(13):46-4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