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城传统民居——原木建筑支撑半壁河山

  • 来源:出国
  • 关键字:日本,古城,传统
  • 发布时间:2021-12-10 16:17

  滋贺县湖光山色琵琶湖

  日本的滋贺县境内有着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而闻名,每年去琵琶湖看湖光山色、赏樱花的世界各地游人络绎不绝,当记者时曾跟一个城建考察团去滋贺县,考察那里的传统民居。那一栋栋略有发暗发旧的旧式木楼和“一户建” (我们所说的独门别墅)不但诉说着日本民居的起源和变迁,也见证了历史沧桑及民居特色。

  滋贺县位于日本列岛的中心,西邻京都,南接奈良。县内有日本面积最大的“琵琶湖”。 滋贺县约有 135.3 万人口 ,面积 4017.36 平方公里。日本的县、市大小正好与我国相反,日本是县大于市,滋贺县首府是大津市。从古到今作为上京( 京都) 的入口,滋贺县就是一个繁华之都。滋贺县自古以来就发展较快,在日本的国家政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支撑全县发展的琵琶湖形成于距今大约400 万年前,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湖泊。流入琵琶湖的河流数据说大河就有120 多条,作为生活在周边的1400 多万人的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源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日本海成为海上流通中心的明治时代以前,在若狭湾卸船的物资都是通过琵琶湖,运往当时的首都京都、甚至大阪方面。

  木制民居特色

  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日本居民最早从棚户过渡到板房到“一户建”当属滋贺县。在当地,木制民居是一大特色,与我同去的城建内行人说,从历史角度看,日本式建筑展现了一种舶来的我国大陆式风格( 主要来自我国和朝鲜半岛的影响) 与纯日本式风格的辩证统一。从我国和朝鲜半岛借鉴的建筑风格经改变、改进,比较符合日本国国情,这也许就是日本人的精明之处。主要表现在日本的民居设计以直线型为主,很少采用曲线,没有拱形结构。有些地方即使采用了曲线,也非常平缓,与占主导地位的平面图形产生鲜明对比,有一种弧形美。传统日本民居的内部装饰所使用的材料很少,空间不大,布置简洁。但是,不论成排的房舍还是单门独户的别墅,都有一个挺大的房檐,房檐的作用无疑是为了保护木制的墙壁少遭雨水的浸入。

  负责接待我们的井上先生说日本传统民居多采用木结构主要原因还是与当地多发地震有关,也是人们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总结出的经验。木质结构结实,轻便,在地震中木质结构比较不容易倒塌。另外,日本的森林面积比例大,树木获取容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采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一是材料价值低,即使毁了,也不可惜。二是为了增加逃生的机会。三是作为一种传统建筑工艺和居民习惯,人们舍不得丢弃。

  笔者当海员曾无数次去过日本,一般来说都是走马观花看热闹,这次却不同,与城建的内行人来,他们都是看“门道” 的,经他们指点,不难发现,日本传统建筑整个房子很少见到铁钉,不论是木柱子和桁条、托梁装配在一起的奥秘就在这些凹槽上,也是北方建筑行话“公母”。就是将木头与木头衔接的地方,都开凿成紧密相扣的凹槽,关键部位开凿出小洞,用木条作插销,起到钉子的固定作用,庞大的木结构建筑得以稳立几百上千年,靠的就是这个,这真是有木依木,有石靠石。

  古街格局

  日本古民居群落内的街道都不宽,最多是上下两车道,去了机动车道,有的几乎没有专用人行道,但街道却很整洁,车也不能乱停,要停车得停到自己的院子内。并不宽的街道地下排水井网却随处可见,因为日本本身就是多雨的国度,历史越往上数,雨水越勤,经常受暴雨袭击,所以当地人建城镇时特别注重地下排水工程的建设。日本城镇老街区虽然地面都很整洁,但是空中却是纵横交错的高压线和电线杆林立,各种线路走空中原因一是城镇建设早于有电时代,二是如果电线走地下,却因古街道太窄,要走地下,会给施工和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在日本小城镇、古街道很难找到空中没有电线的一片画面。尽管这样,狭窄的街道却很注重绿化,在墙边不影响交通的地方,尽量都规划出植树的地方。居民院内也有树探出墙外。

  而郊外的一两层居民小区和“一户建”的民居,大多更是追求木制、环保、和谐。日本人与西方人住宅理念不同之处在于,西方人是越有钱越住的远离城市,而日本最富有的人则住的是繁华区的独院,讲究要有一个挺大的院子,大概院子的大小和住宅的占地大小是一样大的,很注意格局,停车库,家庭小型游乐场,花园绿地都有。

  看民居建筑识城乡之分

  日本是个岛国,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很难分清哪是城市哪是小镇哪是乡村,因为城市密集的地方,这个城市与那个城市几乎都是相连的。以笔者多年几十次到日本的笨招经验看,最大的特点就是观看民居建筑风格,如果有成片的平房或两层小楼,就差不多是郊区了,如果民居与民居之间不连片就差不是乡村了。这种城镇和乡村浑然一体的有平房,有上下两层的独楼。外观整体造型极其优雅,既包容了东方古代建筑的风格,又吸收了西方现代建筑的精华,显得古朴简洁、小巧玲珑。建筑艺术素有“凝固了的音乐”之称。

  日本人家的门牌

  日本临街的民居都有一道院墙,但大多只是用一米左右高的钢筋做成的护栏。也有古色古香的木制护栏,也同样不高,外面行人对院内景物一目了然。大门前除要标明门牌号外, 另一个不同的是,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标上自家主人的名字,有的甚至将全家人的名字都标在门前。日本人认为公开姓名没有什么不安全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日本的社会治安比较良好,不必担心坏人以此为信息作案。 不过,日本人与人之间即使经常见面,也不见得真正了解对方。日本人有很多规矩,不该知道的别知道,不该问的别问。比如登门拜访前一定要电话预约,进屋后不要随意进入人家的厨房,不要问女人的年龄和个人生活问题等等,很多日本人之间的关系只停留在表面的客气上,点头哈腰只是一个习惯上的礼节。 大部分人家的门前都有信箱,凡是养狗的人家都有“注意,院内有猛犬”的提示,意在提醒到访者注意安全。

  在日本看民居,由于年代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结构方式不同,建造出来的房屋形态自然不同。而即使使用相同的材料与同样的方式,在不同城市与地区,也会出现不同的样式。

  古城防火

  在日本,不论是下地观光、考察或住宿,我发现人们的防火意识都很强,公共场所、室内都是禁止吸烟的。酒店、宾馆等这样公共场所不但备有灭火器,每一层都有消火栓灭火皮龙等。日本古街道不宽,又是木制的建筑,防火设施就是城建的头等大事,除了各家各户、各单位、各商业网店都有灭火器材外,街上随处可见消火栓和119 火灾报警电话号码,消火栓的功能都是可用的。尽管这样,木制居民区最大的危险隐患仍然是火灾,木制建筑物一旦着火,火势漫延速度快,还会火烧连营,由于街道狭窄,消防车进出也有困难。对于火灾隐患只有“防”字当头,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企事业单位,每人都熟悉基本的灭火要领和逃生办法。火警电话119,也是居民最熟悉的报警电话,街头多处可见。日本的消防日是每年的1 月26 日,日本也称文物防火节。这个日子起源于 1949 年1 月26 日,日本奈良县斑鸠里,一座建于天平十九年(公元747 年)的古刹法隆寺,是世界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总建筑面积18 万平方米。昭和三十四年(1949 年)1 月26 日上午七时,这里发生火灾,金堂大殿被毁。火灾是因在对殿堂进行检修时,荧光灯烤着了佛堂内的可燃物所引起的。金殿及殿内的12 幅壁画均是日本的国宝。法隆寺火灾是日本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火灾,为了让日本人民记住这一历史教训,日本政府文部省规定,从1955 年起,每年的1 月26 日为文物防火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