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密室逃脱不能成为一场危险的游戏

  近年来,真人密室逃脱和剧本杀游戏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但是,当大家沉浸在新鲜、刺激的游戏体验中时,是否想过,在如此昏暗幽闭的环境中,如果遇到险情,该怎么办。

  日前,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派出明查暗访组,专门针对密室逃脱类场所进行了调研式检查。走访暗查发现部分娱乐场所存有安全隐患问题。

  密室逃脱不能真正沉浸危险

  今年3 月20 日,湖南常德武陵区,滕某在进行真人密室逃脱游戏时,因受惊吓跌倒受伤,被医院诊断为鼻骨骨折、鼻中隔骨折。同年9 月 12 日,重庆渝中区,小秦和朋友到一家电影主题密室店玩耍,在被NPC(非玩家角色)追逐的过程中,她与朋友发生碰撞,额头磕在门框上,血流不止。据央视新闻报道,2019 年1 月4 日,波兰北部城市科沙林一家密室逃脱营业场所发生火灾,造成5 人死亡1 人受伤,5 名死者均为未成年女孩……这些案例,均指向密室逃脱类游戏的主要安全问题——火灾隐患和人身意外伤害风险。

  相关部门的检查结果与“密室事故”呈现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密室逃脱类游戏的经营单位为了增强“沉浸式”体验,大都采用隔断方式打造光线昏暗的游戏空间,环境往往密闭且狭小。再加上设置了许多犹如迷宫的通行障碍,使路线变得曲折复杂,甚至有的通行关口仅容一人通过。不仅如此,多数密室内都没有疏散指示标志。

  此外,一些经营者自身消防意识淡薄,密室内多使用灯光、音响、电子道具等电器设备,以及布、塑料等可燃装饰物,然而,火源、电源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火灾风险提高,一旦起火,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除火灾隐情外,很多密室逃脱、剧本杀游戏都有追逐情节,在狭小、昏暗的空间奔跑,容易使人磕碰受伤,人多时还会引起踩踏事故。

  密室逃脱的惊险刺激元素一旦从游戏变成现实,就逾越了安全底线。密室逃脱可以假装危险,不能沉浸危险,不能成为一场真正危险的游戏,必须守住安全底线。密室逃脱虽刺激,但人身安全不可忽视。

  法律法规为人身安全保驾护航

  从本质上讲,真人密室逃脱属于一种经营服务行为,参与者属于消费者,游戏所涉及的权利义务都应该符合法律要求,如安全权是消费者最重要的权利之一,与之对应的安全义务则是经营者最重要的法律义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同时,从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角度来讲,今年国庆期间,全国各地消防部门相继针对密室类场所开展了专项检查,督促单位消除消防安全隐患,遏制和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也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火灾预防和减灾责任,以及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的责任。特别是在今年9 月1 日实施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条新增的“对新兴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不明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确定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

  日前,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也专门印发了《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指南(试行)》,从起火风险、人员安全疏散风险、火灾蔓延扩大风险三大方面,对密室逃脱类场所的火灾风险进行了明确;并印发了《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试行)》,从消防安全管理、火灾危险源、重点部位、应急处置能力四大方面,对开展火灾风险检查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说明。

  安全无小事,消费要理性

  真人密室逃脱游戏有不小的市场发展前景,理应走上规范发展、健康发展的道路。密室逃脱游戏的经营者应该依法承担第一安全责任、主要安全责任,从细节入手,依照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对标对表逐项逐点自查整改,并全面优化游戏设计,彻底清除游戏设施、游戏内容中的安全隐患,堵住安全漏洞,完善应急方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消费者的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应急管理、消防、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也应加强对真人密室逃脱游戏的专项检查和监管,积极用双随机检查、重点检查、行政约谈、行政指导、责令整改、追责、曝光问题等方式教育、督促经营者规范经营,守住法律底线,消除安全风险,提升安全系数;向消费者定期发布有关密室逃脱类游戏的事故案例、消费提示或警示,引导消费者合理规避风险、安全消费。

  针对密室逃脱类游戏的玩家多为青少年的特点,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有必要联合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共同强化对学生的游戏安全教育,告知学生了解密室逃脱类游戏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积极规避游戏风险。无论是经营者,还是监管单位,需共同做好游戏安全员。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玩得安全、玩得开心、玩得放心。

  ( 编辑 王圆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