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造蛋白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蛋白质,细胞,脂肪
  • 发布时间:2021-12-29 21:45

  在人工条件下,利用天然存在的一氧化碳和氮源大规模生物合成蛋白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和对生命现象认知的革命性的前沿科技。中国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创造了工业化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的纪录。乙醇梭菌是一种可以用于从一氧化碳生产成乙醇的厌氧菌。生产过程中的“废物”—乙醇梭菌蛋白则被忽略。研究人员发现,它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80%以上,18种氨基酸占蛋白质比例达到94%,为单纯蛋白质类型;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其结构比例接近鱼粉,远优于豆粕。生产中可利用工厂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为碳源、氨水为氮源,经厌氧发酵工艺,实现22秒快速转化,高效产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醪液),后者再经加工制成饲料干粉。整个过程实现了变废为宝、替代大豆、助碳中和等多种目标。

  人类接受猪肾移植初获成功

  美国一家医院最近把一个猪肾移植给一名脑死亡患者,没有立即引起排异反应,这说明为人类移植动物器官并最终解决捐赠器官紧缺的测试初步获得成功。医生把猪肾连接到患者的一对大血管上,猪肾留在患者体外便于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显示,猪肾正常发挥过滤废物、产生尿液的作用,排尿水平与移植人类肾脏相当。患者手术前肌酐水平异常,在移植后恢复正常。肌酐水平是衡量肾功能是否健全的指标之一。猪细胞中一种名为alpha-gal的糖分子会引起人体排异反应,而此次肾源是一头经基因改造去除了这种糖分子的猪,因此患者没有出现排异反应。把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研究已经开展相当长时间,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有一名病危婴儿接受狒狒心脏移植手术,在手术后21天去世。

  限制热量,“饿死”癌细胞

  热量限制和生酮饮食一类的低血糖指数饮食能让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的峰值控制在最低,该效应与一些动物模型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有关。与这类饮食相关的其他代谢变化是否会影响肿瘤生长一直有待研究。美国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热量限制和生酮饮食对胰腺癌小鼠的影响,发现热量限制能降低血浆和肿瘤的血脂水平,还会降低癌症用来适应低血脂环境的一种酶的活性,这会打破不饱和脂肪和饱和脂肪的平衡。虽然生酮饮食也会破坏这种酶的活性,但生酮饮食会使血脂水平升高,从而将不饱和脂肪与饱和脂肪的比例维持在对肿瘤生长有利的水平。除了小鼠实验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1165名胰腺癌患者的饮食模式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饮食与生存时间更长有关。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低血糖指数饮食并不适合所有癌症患者,这种饮食有时很难坚持和耐受,体重下降也可能限制癌症治疗方案的选择。

  【文稿】彭 文

  【责任编辑】庞 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