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城市“幸福论”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城市,“幸福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13 18:3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伟大成就。
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在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懈努力中,城市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平台。
2021年11月,以“百年红、幸福城”为主题,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落下帷幕。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15年,共推选出80余座幸福城市,全国累计超过10亿人次参与调查,“幸福城市”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名片和目标。
哪种城市更幸福?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要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种种时代命题,城市建设者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了解人民群众对城市的真实体验,就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15年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2021年幸福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尤其具有特殊意义。
一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另一方面,全球新冠疫情导致我国城市面临巨大输入压力,部分城市在这一年出现本土聚集性疫情,给城市的幸福治理带来诸多挑战。
以人民为中心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全面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让人民更幸福”的目标,各地城市建设者们承担时代担当,挥洒奋斗汗水,形成了一批值得推广的创新做法与先进经验。
正是为了让一城一地的经验变成国内外城市可以研究学习的“幸福方案”“幸福智慧”“幸福科学”,“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主观调查与客观数据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经过专业评审委员会共同确认,最终产生了《2021中国城市幸福感报告》。
继承与发展
“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2021年5月启动, 10月31日落下帷幕,历时半年。参与城市共200个,包括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00个县级城市(区)。
活动组委会综合往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并通过大数据初步筛查,确定杭州、成都、宁波、长沙、南京、郑州、温州、铜川、佛山、徐州、台州、合肥等10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佛山南海区、深圳南山区、杭州富阳区、江苏太仓市、湖南长沙县、宁波鄞州区等100个县级城市(区)作为“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候选城市。
考虑到不同层级城市在资源、规模等方面的差异性,2021年调查推选活动将城市分为四类,分别是: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县级市、城区,让更多的城市从不同维度参与幸福的探索,同时也提供了更丰富的城市幸福治理与高质量发展样本。
调查方式上,采取了问卷调查、大数据采集、材料申报、实地调研和专家评审五种方式。在主观调查问卷方面,调查按照就业指数、居民收入指数、生活品质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城市吸引力指数、城市安全指数、教育指数、交通指数、医疗健康指数等九个一级指标,分别从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对政府治理的评价两个维度来设计问题。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384333份;大数据采集城市画像和人的行为数据超过10万亿条。
在具体细分指标方面,由于新冠疫情仍处防控状态,城市应急管理能力仍作为城市安全幸福感的衡量指标之一。
考虑到人才成为城市竞争力焦点,2021年增加了对城市人才吸引指数的考察,具体包括人才向心力指数、人才输送力指数、人才聚集度指数、人才流失指数等细分指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城市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正是城市竞争力的一大观察指标,也是2021年幸福城市调查的一个新变化。
企业家眼中的城市幸福感调研,是另一个新变化,也是2021年幸福城市调查的特色之一。企业家调研主要是在县级城市和城区两个层级进行,同样采用大数据采集、问卷调查、材料申报、实地调研和专家评审的方式。
之所以在县级城市和城区层面进行调查,是因为在过去的幸福城市调查中显示,尽管一个城市的幸福感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强相关的联系,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必然给城市的幸福感提供可持续的支持和发展支撑。没有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城市发展就是无源之水;脱离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美好生活就是空中楼阁。在经历了疫情冲击之后,尽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愈加显得迫切而重要。
经济并非唯一维度
调查表明,不同层级的城市对幸福感的侧重有所不同:地级以上城市中,西部的幸福城市越来越多。县级城市和城区的幸福之城,则更多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本次调查还发现,在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层级上,经济发展水平和幸福感的关系并非强关联。比如,在省会及计划单列市中,中西部城市越来越多,排名前五的城市中,有三个城市来自中西部。其中,西部城市成都又一次问鼎榜,西宁也继2020年之后再次进入幸福城市前十。同时,西部的贵阳和东北的哈尔滨首次进入幸福城市前十之列。在地级市中,西部城市攀枝花、咸阳等也首次进入前十。这个结果说明,在较大城市的幸福感受上,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同时也解释了一个现象: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仅凭经济发展这一单个维度已不能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对县级市和城区来说,不论是总体的幸福感受还是具体的幸福感受,得分较高的城市更多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这些城市的幸福感受度排名几乎和其经济发展水平排名相重叠。
幸福感“常驻城市”有秘诀
城市的幸福是可持续的,更是可发展的。老牌幸福城市坚守着幸福,新的幸福城市纷纷涌现。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于城市的幸福感体验变化并不明显。比如,从连续多年的幸福城市调查结果看,成都、杭州、宁波等城市几乎每次都在幸福城市之列。在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层级上,2021年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前三名依然是成都、杭州、宁波。
地级市方面同样没有变化,温州、徐州蝉联冠亚军。
县级市层级上,2021年依然留在幸福榜单前十的城市中,有七个幸福“常驻城市”。城区方面,2021年的前两名城市依然来自珠三角地区,只在排名上略有不同。比如,深圳市南山区跃至榜首,佛山市南海区是亚军。
在城市具体幸福度的感受方面亦是如此。温州在居民对城市生态治理的满意度这项指标中表现出色,2021年摘得地级市幸福桂冠,这是温州连续三年在生态环境指标上荣登榜首。
与此同时,每年的调查都会出现新面孔。
2021年首次进入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的城市,在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层级有哈尔滨、贵阳;地级市层面,新面孔有西部的攀枝花和咸阳;县级市的幸福新成员有浙江省乐清市、山东省荣成市和胶州市;杭州市拱墅区则首次进入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女性更关注城市幸福
2021年,参与幸福城市调查的人数显著增加。以问卷调查为例,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384333份,比2020年多了1200734份,增加了一倍。由此可见,城市新居民对于所在城市的幸福感关注度不断增加。和往年不同,在2021年度参与城市幸福调查的对象中,居住年限为5年到10年的人群比例增多,达到27%。
同时,女性对城市幸福话题的关注度更高。从统计结果看,在参与调查的样本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 44∶56 ,这是继2020年之后,参与调查的女性人数又一次超过男性。
此外,年轻人持续保持对城市幸福话题的热情。关注城市幸福话题的人群多集中在26岁-45岁这个年龄段。2021年,18岁-25岁年龄段占调查人群的比例比2019年提升了7个百分点,也比2020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
地区不平衡逐步改善
幸福城市的地区差异有所缩小,但仍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幸福城市治理任重道远。
在2021年的幸福感城市测评结果中,和往年一样,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城市更多地占据前列,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优势不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幸福发展还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
但是,本次调查结果同样发现,这种不平衡的趋势逐渐有所改变,越来越多西南、西北和中部城市进入幸福榜单。比如,西南城市成都在2021年的调查结果中又一次名列榜首。西宁、哈尔滨、贵阳、攀枝花、咸阳、荣成市、胶州市等也进入幸福城市名单。
城市幸福调查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现幸福城市,更在于找出实现城市幸福的路径。2021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使得我们又一次透过城市居民直接感受的第一视角,对幸福城市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剖析,并一步步厘清中国城市建设、治理和发展的深层逻辑。
15年来,“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共推选出80余座幸福城市,全国累计超过10亿人次参与调查。“幸福城市”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名片和目标。期待这种对幸福城市本质性的探索能给中国城市发展带来更多启发和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市民居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