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挥霍导致繁荣,节俭反而导致萧条?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节俭,萧条,繁荣
  • 发布时间:2022-01-22 16:40

  18世纪,一个名叫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名叫《蜜蜂的寓言》的书,实则是一首讽喻诗,叙述了一个蜜蜂王国的兴衰史:

  一开始,在这个昆虫的国度里,蜜蜂们为了追求享受,一直过着大肆挥霍的豪华生活,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就兴旺起来,每个蜜蜂都过得非常舒适。后来,一位比较有见识的哲学家教育它们说:“蜜蜂们,你们这么挥霍,对资源是一种非常大的浪费,是非常不应该的。你们应该杜绝浪费,勤俭节约才是。”蜜蜂们听了之后,认为哲学家言之有理,于是大家都贯彻这一观念,放弃了奢侈的生活,每个蜜蜂都互相争着节约资源,吃得也少了,用得也省了,开支立马小了许多。但结果却出乎意料,蜂群并没有从此振兴,反而衰落下来,一蹶不振。这是因为,大家都变得节约之后,就不必挣那么多,每天干活也没有动力了。

  这首诗的副标题是“私人的罪过,公众的利益”,意思是说,浪费是一种“私人的罪过”,虽然是不好的行为,但可以刺激经济,成为“公众的利益”。这部作品被当时的法庭判为“有碍公众视听的败类作品”,但是两百多年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中受到启发,提出了“节俭悖论”这一经济学思想。

  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传统美德,既然是美德,为什么还会产生这个悖论呢?从理论上讲,要想积累财富,不正应该节俭吗?但是,凯恩斯却认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含着一个矛盾:公众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流动资金的减少,降低市场的活跃性。

  我们仔细想想,如果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通常可以致富,但如果每个家庭都将收入储蓄起来,不消费,那么货币流通就会减少,同样投资就会减少,国民收入也会减少,经济就会陷入萧条甚至停滞的状态。反过来,如果每一个家庭都将收入拿出来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消费的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的繁荣。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蕴含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反之亦然。

  历史上也曾有这样的例子:

  清乾隆三十三年,当时的两淮盐政尤拔世给乾隆递折子奏报,揭发了当地盐商挥霍成性,门客互相攀比,斥责他们引发了百姓的奢靡之风,希望乾隆皇帝能下旨,对他们加以惩处,并大力提倡百姓民生勤俭节约,乡绅富豪更是应该起带头作用,请求皇帝下令以正风气。

  乾隆看完这个奏章后,不经思考便批示道:“此可不必,商人奢用,亦养无数游手好闲之人。皆令其敦俭,彼徒自封耳。此见甚鄙迂。”这几句的意思是,这件事不需要你去管,富商们大鱼大肉,消费奢侈,能够供养更多的闲散无业之人,增加就业机会。如果下令敦促他们节俭,反倒封住了经济,挡了百姓的就业门路,没有什么好处,这并不是个好建议。

  乾隆的一番说辞,让大臣们茅塞顿开,原来富商们张扬浪费是好事,没有理由去禁止啊,从此再不提禁奢之事。

  站在今天经济学的角度上看,乾隆皇帝的这一主张简直是明智之举。正是由于富人的积极消费,才极大地刺激了清朝的经济发展,才促生了中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乾盛世”。

  很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鼓励富人消费呢?历史上,富人消费的结果,最后不都是倾家荡产吗?甚至史书上记载的很多铺张浪费的皇帝都因此丧家败国。比如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夏桀,身为大禹的后代,夏桀就因残暴奢靡而丢掉了国家。他曾倾空国库,为自己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寝宫;曾大费人力在王宫内设计瑶台、琼室,宫门的材料是一整块玉石,长廊的修饰是昂贵的象牙。还有一位“毫不逊色”的商纣王,穷奢极欲的程度相较夏桀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吃饭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锦衣九重,住房要广厦高台,观景要在摘星之阁。还有“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位期间建造的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其奢华程度简直无可比拟,最终骄奢亡国。

  当然这些都是个例,他们的行为已经不能用奢侈来形容了,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地位属于权力的最高层,他们的奢侈不需要付费,无法造成经济的流通。

  事实上,如果明令禁止富商们节约,很有可能会产生后来德国那样的后果。2007年,德国的经济增长停滞,不仅不增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而且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严重超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提出了向富人加征税收的决议,向个人年收入达到25万欧元的纳税人多征收3个百分点的个人所得税。但是这一措施并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抑制了富人的消费,严重地阻碍了商业的发展,导致更多的人因消费需求的减少而失业,由此引发了商界和民众的百般不满。

  所以说“挥霍能够导致繁荣,节约反而致使萧条”这个结论看似很荒谬,但是一旦结合自身实际和日常生活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个推理非常合理:

  一是节俭的人看似积攒下不少财富,实则分流很多,靠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只能达到个人的小富状态。并且这种安逸有时候是以牺牲获取更多财富的可能性为代价的,用控制欲望的方法来节俭,不仅降低了生活的品质,而且只能缩小收支缺口,而无法填平这一缺口。

  二是节约的生活,有很大可能让人安于现状,故步自封,失去奋斗的动力。人们常说“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勤俭的人容易满足,当前的消费水平能够满足日常生活时,人们自然不会再费力去努力工作。

  三是节约会导致重复地消费某些日常用品,好像每次节省了很多钱,但加在一起却是惊人的浪费。勤俭节约的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很多必要的生活用品,他们都觉得能用就好,不需要买太好的。结果就是,这些低价买回来的产品经常出现问题,不是这儿坏了,就是那儿坏了,过段时间就得去维修或者买新的。时间久了,花在这些廉价产品上的钱要比买一件好一些贵一点的产品的钱还多,还得在很多时候忍受产品不好用的状况。

  所以,如果国民减少储蓄,积极消费,市场上积压的产品就会大大减少,促进经济发展,使国民收入增加,国家繁荣;反之,如果国民储蓄增加,消极消费,市场上的产品就会积压,使经济乏力,减少国民收入,国家陷入萧条。

  (夕梦若林摘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怪诞经济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