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

  • 来源:教育学文摘
  • 关键字:小学语文,文本细读,阅读教学
  • 发布时间:2022-01-23 16:28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类似文章或者进行文本还原,引导学生细读主要内容,重视细节描写,开展文本解读,重视综合分析,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体会文本思想价值,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与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文基础,提升其表达、理解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阅读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应当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创新有效的教学理念及对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创作能力得到有效开发与提升。阅读是学生认知世界、提升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当前教育体系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指导方向。引导学生以文本细读的形式进行阅读学习,是有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中心思想及作者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强化教学,以此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水平。

  1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

  兴趣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是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前,首先应当充分激发所有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引导,为学生营造积极有趣的学习氛围,进而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积极性与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阅读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最佳方式即从学生的兴趣方向出发,根据个性特点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以此进入阅读学习,继而引导学生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了解文章重点、中心思想、基本架构等学习内容。另外,以开展阅读活动的形式提升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设计读书交流会、记录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制作阅读手抄报等多种活动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质量,同时还能在阅读记录的环节促使学生逐渐以文本细读的形式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与理解。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非常广泛,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及时创新教学方式,以更加新颖科学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提升学生对阅读学习与语文整体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借助媒体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阅读作为重点部分,学生必须打好基础,而教师也应更加重视,并有目的性的加以培养。但由于语文教材上的内容以文字为主,小学生往往会觉得过于枯燥,普遍阅读兴趣不高,即使阅读,也未能全身心投入其中,课堂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运用文本细读法开展阅读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使得教学效果能大大提升。一方面多媒体能将文字转化成视频、动画或图片形式,恰好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爱好,将其阅读兴趣充分激发,让小学生能主动对文本进行认真且深入的细读。另一方面,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能促进思考,对文本内涵有深刻领悟,对其中的语文知识理解掌握的更透彻。同时还能在多媒体的运用中加深记忆,大幅度提高学习质量与综合能力,得以构建高质量小学语文课堂。

  3在整体阅读过程中把握并理解细节内容

  在进行整体阅读的时候,需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及大体内容,并对其进行有效联系和整合,使其形成完整的综合有机系统。通过整体阅读可以学生准确的把握文章人物的心理、形象等。文本的结构与语言风格、背景个性等可以很好的显现出来,相对于细读来说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学生学习文章可以先弄清楚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大概内容,把握住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与道理,进而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整体阅读后,需要仔细的把握住各项细节方面的内容,并反复进行研磨和感受。揣摩细节的描写,对人物的形象、心理、情感等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文章中一些较为关键的字词句子,教师应帮助小学生进行品位和学习,并发现文本的有效信息,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要挖掘精彩的空白处,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促使其将自身想表达的看法和对文章理解意义构建出来。在研究人物感情的时候,应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体会。小学生在阅读中会生出很多的疑惑,教师应及时进行解惑,使其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实现整体阅读和细读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形成出色的阅读理解能力。准确定位和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与价值,在确保科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细读的方法。

  4开展文本解读,重视综合分析

  在学生通过细读理解文本内容后,教师要结合文章内涵,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文本解读技巧就是其中一种,对培养学生文学理解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是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理解,进行文本细读时,师生都可以尝试站在不同角度精读文章,如从作者的角度进行阅读,领悟文本魅力与价值,或者学生在初次接触文本时作为一名朗诵者大声朗诵文本,把握文本速度节奏,体会文本感情倾向,通过朗诵感受人物形象,然后逐步深入了解文本。另一方面是结合文本疑难问题进行思维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文本都是作者的心血与感情凝结,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对文本疑难词汇段落进行剖析,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构建高效课堂。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文字是表达情感以及描述事物的途径,但实际上文字具备局限性,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同一文字会形成不同见解,如何正确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就需要对文本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将文章放于不同时代背景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引领学生细读文本时要尊重学生所提出的观点,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

  5开展小组阅读活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

  文本细读在语文课程中的开展,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详细指导,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针对课文的短句、词汇、意境、修辞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究,鼓励学生从多个层面分析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分层阅读教学指导。

  总结

  总而言之,阅读实现了学生真正了解语文并爱上语文,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师要时刻把握好整个文章的感情脉络,用文本细读的阅读方式,加深学生的语文情怀及素养。同时,阅读是培养个人魅力的通向栏,应用细读文本这种策略,融入于小学阅读中,基本来说是利于整体教学效率攀升的,但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金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意义及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02):204-205.

  [2]王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10):29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