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相伴
- 来源:悦游Condé Nast Traveler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山,历史,寓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24 19:16
山的千百种样貌丰富着地球的奇观异景,也随之衍生出无数依山而生的族群、部落、民族、文化,以及奇珍异兽、百味山珍。千百年来,人们在世界各地的山脉间怀揣着探险精神,勇敢而无畏地征服着险峰,也在无数故事、传说、民谚中,为山赋予着强大、厚重、神秘等寓意。
山峦对人类本身就有着源于大自然的吸引力,在群山绵延的高山森林中,奇珍异草、珍禽野兽、自然资源,令人眼界大开。而在时间脉络里,中国的众多山谷,更酝酿出璀璨悠久的少数民族文明,保留着众多原始的文化与生活,也令外来的旅行者得以一见那些未曾被都市、现代化生活所改变的古老传统、生活方式,并为之痴迷。
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傈僳族属于古氐羌人后裔。在他们的氏族图腾里,刻画着原始的动物与植物,姓氏也往往是“蜂”“竹”“雀”“熊”等,都与山间的动植物有关,并将它们视作自己族群的守护神灵,依赖自然,尊重自然,相依相存。在中缅边境,傈僳族依山而生,保留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随山与四季的流转而迁徙。其中的“别扒”蜂氏族便以蜜蜂作为生活的坐标,随着对蜜蜂的深入了解,逐渐发展出一套属于自己族群的猎蜂技术,懂得靠天象变化分辨“追蜂天”,为蜜蜂套上蜂标,追寻它们的足迹,一边采蜜,一边保持着大山里生态的平衡,与之融洽相处。
在陕西省镇巴县大巴山,幽谷密布、雄山奇水相伴,这里不仅有着举世罕见的天坑群遗址,也将山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悠扬的民歌与自然之音巧妙相融,这里成为中国的“民歌之乡”。民歌历代传承、生生不息,带着天地间的灵气与淳朴的民风,从山歌号子到通山歌,从嫁娶时的风俗嫁歌到渔鼓、花鼓,将日常生活化作歌词,随着音符韵律,苗家人置身在山水之间,跳竹竿舞、做苗家饭、住苗寨,并用山寨人的智慧,将梅树皮、黄花根染色,以山、传说、飞鸟虫鱼做图腾,制靛、提染、漂染,见山绣山,见水绣水。这些是苗乡人“道法自然”的朴素哲学,也将因山而生的伟大文明予以保留与传承。
“畲山无园不种茶,山上无茶不成村”,自称山哈的畲族意思是“住在山里的客人”。畲族人傍山结茅,依山而筑,沿坡而居,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搭建鳞次栉比的木楼,开辟出一垄垄整齐的旱地和梯田,在艰苦的环境中建设家园。特殊的山地地形使畲族人集聚在山腰地带进行耕种,并自酿红曲酒,在严寒腊月,以火笼、火塘取暖,研制出许许多多地道的美味,丰富着山间日常的舌尖滋味。
澳大利亚北领地的土著们终其一生守护着“红色心脏”巨石乌鲁鲁与巨石阵卡塔丘塔,悠久的历史、神秘的文化、原始的习俗,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由澳大利亚政府与这里的阿南古人共同拥有。在这里,他们依旧传承部落的语言、图腾、捕猎技巧,红色土壤上的植物中,有些是他们的食物,有些,则是用来祭祀。阿南古人相信,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自有神灵,游客绝不能带走任何一块石头,2019年,政府也正式下令禁止游客攀登乌鲁鲁巨石,守护原住民文化的灵魂与心脏。
传说与故事流淌在山间,而那些与山相伴的人,也并不是因为无法走向都市而留下,只因为山是血脉,是心之所向,是家。
生长在山间的人们,辈辈深居于阡陌密林间,而因游历而爱上山峦的旅行者,也步履不停,愿终生继续探寻。从满载烟火气的山中朴素生活,到游客不断追逐的险峰奇景,从中国记述古代志怪的《山海经》,由神话到地理百科,再到世界上众多登山者,以及记录山之历史、故事、游记的作家,人类在对山的探索过程中,收集如诗般值得传颂的自然风貌,也将山的灵动、凌厉、宽和化作素材,将自我与山所代表的天地自然交汇,化作更多元的灵感。
山的粗犷与雅致在建筑中广泛应用,餐厅、民宿乃至住宅都令人得以停留在拥有充满自然气息的空间里,将现代化生活与山野的原生态风土记忆相融合,于都市间留一方朴质,而木、石、花、草也作为图案与图腾,在服装、饰品、物件的包装上演变出新的模样,山间的枝条作为花纹,生长的繁花成为耳饰或吊坠,明明暗暗、以山中植物为名的色彩更是逐步在美学设计中广泛运用,日本传统色中的山吹色、莺色、朽叶色也将自然之美、四季变化与生活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