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雄狮少年》看国产动画的取材转向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国产,动画,题材
  • 发布时间:2022-02-24 20:17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势头迅猛,自《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开始,创作者们找到了依托中华传统文化,对于老传统进行现代阐释的道路,“因旧题创新意”,诞生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白蛇缘起》《白蛇:青蛇劫起》等优秀的动画电影。但不免产生题材同质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大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雄狮少年》的出现,突破了选材方面的桎梏,成功破局,改变了国产动画电影取材趋同的情况,同时精良的画面在提升观感的同时,也带动了人们对于舞狮这项传统艺术的关注。本文将从该影片的题材选择、影片风格、受众指向三个方面探讨此次动画取材转向的意义。

  《雄狮少年》故事主线讲述的是留守少年阿娟在经历家庭变故、低落彷徨后坚定信念、克服困难,与队友阿猫、阿狗一道,在舞狮能手咸鱼强的指导下参加舞狮比赛获得冠军,收获了生活磨练之后带来的力量,从“病猫”变成“雄狮”的故事。

  题材:从“天上”返回“人间”

  在近年来的动画电影中,创作者们对熟悉的神话故事进行了重新改编,将熟悉的神话文本与当代文化需求相结合,给观众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但取材同质化现象不免让人感到审美疲劳。《雄狮少年》的创作基于岭南非遗文化“广东醒狮”,进行了故事剧本的原创。对岭南地域特色中衣、食、住、行的“烟火气”“市井气”的刻画细致入微。其通过关注传统的民间艺术,用“国风”的表达方式凸显中国文化符号,给自身打上了鲜明的民族烙印。

  舞狮,旧称太平乐,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及传统舞蹈形式,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国地域广大,舞狮的形式又因地域差异各有不同,分为南北两支派别。北狮舞者舞狮时只露出双脚,南狮舞者上身着唐装袖衫或背心,穿灯笼裤,演出时可见舞狮者全貌。人们每逢喜庆佳节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助兴。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凝聚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及各国唐人街都相当盛行舞狮。“有华人之处,必有醒狮。”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

  此次在影片当中着重表现的是色彩艳丽、制作考究的南狮。南狮在造型、颜色方面差异较大,其以我国历史故事为依托,借师傅咸鱼强之口,向观众们介绍了“黄刘备、红关羽、黑张飞”的狮头形象。同时注重“传神写照”,影片中通过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动作展示狮子的生动形象,用腾挪闪扑回旋飞跃传达出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的感情。当片中阿娟第一次戴上狮头的时刻,观众也可以通过影片构图中狭窄的视角进行更为直观的感受。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梁刚建认为“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影片对于舞狮中闪转腾挪的细致刻画,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真切体会到其中的精神气韵和民族内涵。”

  除此之外,展现平凡人物的非凡成长也是《雄狮少年》向观众传达的重要内容。《雄狮少年》展现了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以及进城务工人群的生活状况:没有父母呵护陪伴的少年们,恣意的野蛮生长;曾经十里八村闻名的“狮王”咸鱼强,也开起了鱼档做生意来养家糊口;不幸从高处坠落瘫痪的阿娟父亲,只能在家卧床,少年阿娟告别家人,早早地承担养家的责任,加入务工的人群中,从最苦最累的活干起……这些鲜在国产动画中出现的关于现实生活的场景,构成了本片基础以及核心。正因为主人公面对着“骨感的”生活现实,“舞狮”的梦想才愈发的“丰满”,闪耀光芒。这种对于特定时期的乡村以及城市经济文化图景的展现,体现了创作者们十分可贵的底层视角与平民意识。在影视领域,底层人物的奋斗与现实主义美学的社会批判传统始终共存。同时,动画电影中的角色“杂取种种人”,具有着典型的、代表的意义。可以说,《雄狮少年》现实主义的内核,无疑将众多动画创作者们选择题材时的视角成功地从“天上”转向“人间”。

  影片:承载传统,关注现实

  电影片头使用了传统的水墨动画风格,在充满国风韵味的背景中,一头鼻尖带有红色的狮子灵巧地穿梭在水墨山林中。跃入人声鼎沸的街市,舞狮出现,由红色的大鼓排成长路,深入密林中,水墨舞狮变换动作,将舞狮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两狮抢青,在高桩上各显神通,如行云流水一般。这是创作者们对于国画中“写意”的致敬、对于“中国动画学派”的水墨动画的致敬。

  对于影院银幕上舞狮形象,许多观众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世纪末由徐克执导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不论青少年还是中年人似乎也越来越记不清舞狮到底该是什么样子。表现传统文化的国产动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能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开创新意更加可贵,此次《雄狮少年》为原创题材国产动画做出了表率。这部影片创作秉承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但与之前《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影片的神话题材截然不同。影片以岭南小镇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板,片中出现了大量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居与植被。影片导演在谈及创作历程时,叙述了剧组多次下乡采风的经历,以此了解村民们生活的各种细节,主创团队将他们对于地域文化历史的热爱之情融入到影片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在狮头的设计方面,剧组实地考察,拜访了狮头扎作的老师傅们,深入了解了南狮制作过程。此次《雄狮少年》电影画面相当精良,毛发、鳞片一直是三维动画制作中的难点,需要前期建模后用物理算法模拟出运动的姿态,电影团队在这一点上拿出了最大的诚意,用最不讨巧的方法,做出了最逼真的效果。每一帧画面都需要渲染十小时以上。部分观众表示由于细致美好的动画的呈现,使得其自身非常自然地产生对于广东当地自然景观以及人文风貌的向往。

  一个绝活傍身的传统技艺传承者,离开舞台,迫于生计,成为卖鱼的“咸鱼强”。一个拿过舞狮大赛冠军、做过舞狮文化形象大使的女孩,由于家人认为“女孩做这行不是长久之计”而顺从地进入婚恋模式。转观现实,为《狮王争霸》和《醒·狮》制作狮头的“佛山黎家狮”,传承六代人,最近的两代传人都是女性。我们也不难看出,作为传统文化的非遗艺术传承正面临着诸多挑战。而这正是影片本身承载传统,关注现实的体现。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古老的传统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对老传统做出新解释。影片给我们在将来如何关注传统文化、以及关注现实带来了启发。

  受众:从“低龄化”向“全龄化”转变

  有许多人曾抱着一种“低龄化”的刻板印象来看待动画,此次影片《雄狮少年》在对于动画电影受众向“全龄化”转变作出了新的努力。“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是影片的主题,也是影片向观众传递的价值观,在人物感情方面影片同时涵盖伙伴之间的友情、家人之间的亲情,咸鱼强与阿珍夫妻之间真挚的爱情等让许多观众为之动容。体现了影片情感上的“全龄化”。此外,作为一部蕴含丰富粤地特色的动画电影,片方也邀请了五条人以及九连真人乐队为影片献唱。“道山靓仔”“莫欺少年穷”不单单与影片励志的色彩相符,同时也凸显了人文关怀。在进一步增加了影片的重量感的同时也能引起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共情体验。影片最后的情节设计也是此次影片受众全龄化转变的体现,阿娟的最后一跃虽然没有越过擎天柱,但象征着少年精神的狮头越过了。人不能高于现实,因为生活就是现实,但精气神可以超越现实。这既是影片主题的体现,又一改以往动画影片常用的大团圆合家欢式的结局,给观众带来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体验,不得不说是一个惊喜。

  留守少年通过岭南民俗舞狮重塑自我认知——《雄狮少年》让人们看到,传统文化的素材可以不被奇幻化,它们存在于世俗的日常时空中,并且,它们的存续和当代议题不断发生着交集。国产动画影片也要坚持文化自信、拓展全龄受众。诚然影片还有进步的空间,值得肯定的是,这一次,取材转向现实题材的《雄狮少年》让我们见到了非遗文化在未来更多的可能,以及中国动画电影更多的可能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