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料峭,当心引发关节炎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关节炎,肢体关节,肌肉酸痛
  • 发布时间:2022-03-03 21:46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气候多变,正是最容易引发风湿性关节炎的季节。中医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是因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所致。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多见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虽有关节酸痛,但局部无红肿灼热,其中以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痛有定处,疼痛剧烈者为痛痹;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者为着痹。对于痹证的辨治,首先要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不同,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治疗痹证的基本原则。

  风胜行痹

  症状:肢体关节、肌肉酸痛,上下左右关节游走不定,但以上肢为多见,以寒痛为多,舌苔薄白或薄腻,脉象浮紧。治宜疏风通络,散寒除湿,宣痹止痛。

  方药:防风汤加减。麻黄、防风、威灵仙、当归、乳香、桂枝、海风藤、桑枝各15克,秦艽、羌活各1 2克,木香、川芎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加减:以肩肘等上肢关节酸痛为主者,加白芷、姜黄、川芎,以通络止痛;以膝踝下肢关节酸痛为主者,去桑枝,加牛膝、独活,以通经活络;以腰背关节酸痛为主者,多与肾气不足有关,加杜仲、桑寄生、巴戟天,以温补肾气。中成药可选疏风定痛丸、追风丸等。

  寒胜痛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甚至关节不可屈伸,遇冷痛甚,得热则减,痛处多固定,亦可游走,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质淡,苔薄白,脉象弦紧。治宜散寒除湿,祛风通络,温经止痛。

  方药:乌头汤加减。制川乌12克,白芍、黄芪各30克,麻黄、防己、木瓜、桂枝各15克,炙甘草、生姜各10克,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加减:湿邪偏胜、肢体重着、麻木肿胀、身体沉重者,加羌活、独活、防己、薏苡仁,以散寒除湿;兼见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腰酸者,加附子、干姜、淫羊藿、巴戟天,以温阳散寒祛湿。中成药可选风寒湿痹冲剂、追风透骨丸等。

  湿胜着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重、酸楚,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濡缓。治宜温经除湿,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白芍、麻黄各30克,桂枝、苍术各15克,炙甘草、生姜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加减:关节肿胀较甚者,加萆薢、木通、姜黄,以利水通络;寒湿甚者,加制附子、干姜、细辛以温经通络。中成药可选舒筋活络丸、风湿骨痛丸等。

  风湿热痹

  症状: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或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燥,脉象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活血祛风,通络定痛。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合二妙丸。粳米、知母各30克,生石膏60克,炙甘草10克,桂枝、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加减:湿邪偏胜、关节肿痛较甚者,加防己、滑石、薏苡仁、海桐皮,以利湿;风邪偏胜,关节游走疼痛者,加羌活、防风以祛风止痛。中成药可选四妙丸、风痛安胶囊等。

  气血虚痹

  症状:病程日久,关节疼痛,时轻时重,面色无华,心悸气短,自汗,头晕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濡弱。治宜益气养荣,补益肝肾,祛风散寒。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当归、白芍、茯苓、独活、桑寄生、防风、川牛膝各15克,杜仲、熟地各20克,秦艽、细辛、桂枝、甘草、川芎各10克,党参25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加减:寒湿偏胜、关节肿痛较重者,加防己、苍术、薏苡仁,以除湿散寒;疼痛较剧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中成药可选用天麻丸、木瓜丸等。

  最后提醒一点,读者朋友若有相关病症,一定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