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零售分走生意,零售大店如何自救?
- 来源:销售与市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零售,生意,渠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3-04 11:27
在快消流通渠道的划分里,除了3000平方米以上的国际国内KA连锁卖场,以及300平方米以下的社区超市和便利小店,剩下的便是300—3000平方米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单体及小连锁超市(以下简称大店)。
这些门店,要么紧临城市社区,要么分布在乡镇的主购物街区,是各地经销商的主流网点,更是每一位城市经理的销量主阵地。近年随着零售业态的快速变化,往日生意红火的大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大店在快消品企业的渠道结构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快消品品类中的低频类目,比如日化、百货、调味品等,大店渠道一般都贡献了整体销售额的30%。因此,如何稳住大店生意,最起码保持持平,是每一位城市经理都要直面的课题。
本文试着从场、货、人三个角度,帮助城市经理梳理一下大店自救的思路。转变是第一步,具体的策略则要根据每个品类的不同做相应调整。
场:打通线上,线上线下活动共振
随着零售大店的线下人流越来越少,坪效要求越来越高,门店对头部厂家优质的线下促销活动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以往的促销,可能就是定期规律性的活动,如店促、海报、堆头等,因为整体生意不错,所以活动也只是例行公事,也不太追求转化效果。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做一次就要成一次。厂商周、内购会,只有做“大动作”,生意才能有保障,才能真正激活。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大、做爆。而不再是销量大小看运气。
这是针对零售大店在线下老场景下的策略思路。对于线上,城市经理要成为“引路人”,带领门店升级。当前已经有不少零售门店自建了微信小程序,但基本不太专业。
比较好的方法是帮助这些零售门店接通京东到家、多点、淘鲜达、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一方面是快速学习到家业务,另一方面是这些平台都自带流量,也是销售增量的引流渠道。
有些零售大店不知天高地厚,以为花几千元买个小程序工具,就能包治O2O百病,殊不知有工具只是基础,运营才是关键!城市经理要主动引导零售门店接入平台。
引导和接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手把手教导门店如何做好线上O2O促销的实操落地,图1是一档标准的线上O2O到家促销活动的执行动作时间图,供大家参考。
除此之外,城市经理还要帮助本地大店建立自有的私域流量社群。通过门店店员和促销员不断将周边的消费者引入社群内。有了一定基础的社群流量后,再考虑延伸到家业务和线上直播活动。
这是针对零售大店在线上新场景的策略思路。这还不够,无论是社群运营、到家业务还是直播活动,如果单纯只在线上,流量始终有限,很难有很大的销量产出。因此,线上线下结合共振,才是关键。
从过去的实操反馈来看,对一个本地大店,单纯做线上直播,很有可能累死累活没什么效果。但这不能说明线上直播就没有价值。在我看来,线上直播、社群和到家,必须与线下联动。
线上做传播,氛围造势,线下做销量收割。线上线下联动的背后是引流、转化、成交的一整套闭环。线上宣传得越红火,线下销量越大。通过社群运营、促销秒杀、直播低价等活动,提高声量,继而带动线下的厂商周、内购会等活动的销量增长。
如果光是线下内购会活动,转化的也只是自然客流,消费群体闭门不出,促销信息无法及时掌握,销量不会太高;如果光是线上,靠价格促销资源,虽然有转化,但消耗严重,资源也有限。只有线上线下同主题共振,才能真正实现打通,线上线下流量引爆,并最终转化为实际的销售。
线上和线下活动共振的具体打法是什么?简单而言三步走:
第一步,主题要统一,一个主旋律。
主题不统一,一切都白做。举个例子,你要做好一档“母亲节感恩节”
促销,线上和线下的主题POSM(Point of Sales Materials的缩写,指经销商销售辅助材料)要完全一致,统一传递一个主题诉求,线上促销和线下活动不能冲突和内耗,要协调统一,把客流最大化进店作为重点去运营,这也是零售大店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第二步,线下抓周末,线上抓日推。
由于线下活动(比如路演等)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和前期准备,本着ROI(投资回报率)效率最大化原则,重要的线下活动建议放在周末关键销售日,不仅可以高效地将线上引流到线下成交,还可以将聚集的人流转入私域流量管理,为今后的日销提供购物者基数。相对于线下主抓周末,线上的推广则要注重每日露出和引流,让线上O2O到家生意真正活跃起来。
第三步,私域流量池,要量更要质。
零售大店的私域流量说白了主要就是运营每个促销员的微信顾客群,然而笔者看到太多的僵尸群和广告尬聊群,这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微信群管理根本不是运营而是凑数!因此,作为城市经理,要监督促销员做好每一个微信群的运营管理,颗粒度至少要精确到每天每个时段发什么内容、每条发送内容的促销话术设计、每天群内互动的频率要求等。
货:爆品集群,对内比竞品,对外比同品
以前做线下场景,往往追求的是分销要宽,全品项陈列。但如今随着货架资源越来越有限,商品的分销要讲究精品集群、爆品集群。尤其是线上新场景的出现,分销的商品结构要做调整。
过去,“新奇特”产品在线下很难卖,没有太多资源,历史销量很低。但现在到家业务的背后消费群体很多是年轻人,新兴的用户,他们愿意尝试“新奇特”商品。所以过往在线下卖得不好的产品,现在线上可以重点考虑。
过去我们一直在强调爆品思维,现在更是如此。大店除了要和沃尔玛、大润发这类全国性大卖场竞争,还要和本地的商超竞争,此外还有社区团购、新零售等平台。在线上一个坑位就是一个单品,可以放到无限大,能帮助消费者节省选择的时间,依旧是爆品思维。
这里的爆品思维,不是总部让卖什么就卖什么,而是结合本地零售市场,观察新零售平台卖什么,大卖场就卖什么,以它们为标杆,这是对外比同品的逻辑。
另外,在大店内陈列空间有限,零和博弈下比的是谁更有效率,要去抢更多竞品陈列资源、抢竞品的市场份额,而不是一天到晚内耗,天天投诉沃尔玛今天价格又低了,新零售O2O平台又在做促销……与其投诉抱怨这些无法改变的市场客观现状,不如在现有的渠道内打好竞品蚕食战。
这里的关键便是价格落地,对标竞品。以往很多经销商经常节流促销资源,明明是15个点,但落地时只投10个点。过去这样做可以理解,现在不行,新零售环境下,价格已经非常透明了,再不把资源投到市场上,最终只会将份额拱手让给对手。
人:角色转变,主动出击,成为全域零售专家
这里的“人”不是消费者,而是城市经理及团队自身。转变角色,客观看待大店的渠道升级,从转变管理者思想与心态开始,改变以往办公室远程指挥的方式,积极尝试投入新老零售的学习中。
对城市经理而言,以往是既有能力的沿革,靠经验取胜,即使在办公室喝茶,市场也差不到哪里去,但现在不行,必须主动走出去,城市经理应首先让自己成为新老零售的运作专家。
在与客户的协作中,城市经理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与经销商、零售商相互协作,相互赋能。过去的大店生意,相对追求服务和客情,也是经销商最为依赖的生意,但现在正面临危机和挑战。
作为经销商的最后一块自留地,城市经理必须与经销商共进退,把大店做好做扎实,做长久。
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快速催熟了O2O到家业务,也全面激活了直播带货,更是切实带动了社区团购的崛起。零售大店渠道的生意不仅要融合线上和线下,更要让到家、直播和社团一起协同增效。
大店渠道不会落伍,只会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