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
  • 发布时间:2022-03-25 11:05

  摘要: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能够有效强化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保障教学效果。特别是初中数学知识难道较大,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科学的引导,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问题导学法进行详细阐述,分析问题导学法的重要价值,结合初中课程实际,探讨科学的问题导学策略,优化授课思路,强化授课效果,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科学发展。

  1引言

  数学知识较为复杂,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初中阶段是数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问题导学法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发挥问题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授课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在数学课程开展中,要充分认识到问题导学法的重要价值,优化教学思路,推动问题导向作用的实现。

  2问题导学法概述

  问题导学法是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解决,调动学生思维,强化思维活跃度,深入挖掘知识积累,在问题探索中形成对授课内容的高效掌握,锻炼思维水平,培养其自主意识,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养成正确的学习品质。同时问题导学法具有较强的开发性,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推动授课方式的科学转型,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探索中,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1]

  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初中时期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逐渐提升,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积累,相对固定的授课模式无法有效适应高效课堂需求。特别是学生处在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思想意识极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冲击,产生思想波动和情绪变化,较大的课业压力也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负面影响,无法在学习中保持较好的专注度。[2]问题导向法的合理融入有利于课程授课实效性的强化,对参与人员形成正确的引导,调动思维活跃度,保持正确的意识,把握努力方向。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在完成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强化其学习品质,推动学习效率的整体提升。问题的提出能够形成高效的课堂导入效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发掘,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对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为知识构建提供有效条件。[3]

  4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4.1优化课堂导入

  问题导学法科学运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在课堂活动中的专注度,教师在在课堂导入环节,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意识的激发,科学设置课前预习任务,合理提出预习问题,使学生能够对授课内容形成整体性的了解,为课堂学习提供有效的条件。同时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明确重难点知识,形成问题导向效果。同时教师要利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学情分析,科学设置预习任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其成长需求,充分考虑各个授课对象间的差异,正确选择和设置问题及导入方法,提升教学活动的科学性。预习任务的布置是课堂导入的关键环节,要结合实际的授课内容,科学设置预习目标,使学生通过预习过程对授课内容进行自主探索,使其能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进行主动探索,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4.2构建数学情境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增大了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难度,情境教学思想的合理运用能够增强课堂活动的交互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数学场景中将知识进行直观的展示,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为问题导向法的实施提供有效条件,充分发挥问题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自主发现和探索,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问题情境的创设为问题导学法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条件,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授课内容,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场景充实情境内容,使参与主体能够借助自身的经历,理解场景内涵,使其能够通过情境探索发现问题,增强专注度,明确探索方向,强化问题带动效果,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在《轴对称》一课中,授课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展示常见轴对称图形,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其能够对知识特性进行探索,设置探究性问题,使其能够通过情境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构建自主学习场景。

  4.3丰富学习方式

  问题导学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增强授课活动的丰富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或是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锻炼数学素养。在课堂授课中,要利用小组合作方法,合理分配学习小组,设置小组任务,在小组讨论中实现思维的发散,通过探讨问题锻炼思维能力,形成高效的互动,分享学习经验,保证问题导向价值的实现。例如在《三视图》的教学中,运用专业的软件,通过三维图像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设置相应的小组探索任务,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三视图的绘制。

  4.4科学设计课后作业

  科学的作业设计能够对课堂授课形成有效的巩固,在作用设计中,教师要利用问题导学法,设计探究性作业,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在作业完成中,形成对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有效提升作业实效性。教师要优化教评价方式,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动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

  5结语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科学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发挥问题导向作用,对学生思维进行科学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课程目标的高效实现。教师要合理利用问题导学法,优化教学思路,科学创设问题情境,丰富授课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高效培养,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素养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赵锋霞.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与写:中旬,2021(7):1-1.

  [2]田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2021(15):2-2.

  [3]马伟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2020(10):101-10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