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 来源:教学与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特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4-17 20:49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日益改革创新,有利于教师构建生动多彩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阅读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面对网络环境下创新机遇,明确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特征,借助网络资源优势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积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结合网络资源有目的的开展阅读教学。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技术条件辅助下,开展更为广泛、灵活、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采取的策略进行浅谈。
前言
网络技术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打开别样的教育大门。虽然网络技术可以丰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但网络环境、网络语言、网络中伦理价值观的缺失等对学生阅读造成极大困惑,致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始终差强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站在创新改革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结合传统阅读教学方法,探索传统与新兴网络教学结合的实践训练方案及策略,进而解决当代网络碎片化对学生建构连续立体的思维体系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开放共享特征。学生作为网络中的自由个体可以随意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流信息,通过参与资源共享拓展认知视野。也就是说,网络信息技术的出台打破学生传统阅读范围,满足在互联网中实现阅读数据资源共享的需求。“00后”作为网络时代的主力军,早已习惯在网络中相互讨论学习,并在网站查阅获取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阅读资源。为此,教师应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课堂阅读教学,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性,为学生构建多元化语文阅读课堂。
交互性特征。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各自角色差异逐渐淡化,并被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等新术语所取代。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单向传授模式转变成师生双向接收方式,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阅读课堂的参与主体,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化差异,共同在网络中收集知识,提升自身信息知识量的储备。
多样性特征。网络环境中诞生的新媒体时代,将传统单一性链接教学方式转变成以多媒体为首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然而受网络匿名影响,社会道德规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人生价值观尚未成型,极其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缺乏信息甄别能力。面对互联网这种开放性包容环境,教师在阅读教学期间,应培养学生取精去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信息甄别能力,使其在多样性的网络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超时空性特征。互联网作为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库,具有超越时空的整合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取信息资源,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面对丰富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学生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域的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超时空的学习,满足学生足不出户,遍地良师的愿望。
二、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借助网络资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前,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教师在备课期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教学中所应用的阅读材料,并对整体知识结构予以精准把握,随机搜寻有关课件制作的参考资料,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而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初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明确阅读中的重点与难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构建书籍阅读资源库,为学生提供适合学习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为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语文阅读库发挥育人价值,教师在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同时,还要利用琐碎时间不断充实完善阅读资源,要求学生自行在网络资源库中整理班级“晨读资料本”,并将其分为古代诗歌、现代散文、外国诗歌等模块,随后打印装订成册,使其将网络中整理的资料当做阅读财富,便于随时随地阅读利用,以此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二)结合网络资源,有目的开展阅读教学
当前,初中语文课本采用大单元主题进行编排,且单元内的文章无论题材还是内容,都有异曲同工之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对单元内的文章进行自主比较,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观沧海》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网络中搜寻该诗的音频与图片,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认知制作精美的PPT,教师则在众多PPT中选出讲解最为完善、制作最为精美的PPT的同学,邀请该名同学担任本节课的语文阅读助教,使其通过网络技术为其他同学讲解《观沧海》知识内容。此种教学形式的出现,既能突出网络教学的优势,又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使全班同学都能但有相同的目的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并在PPT制作过程中切实感受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三)以生本为主体,挖掘学生内在潜质
教师在采用网络教学技术期间,喜欢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然而,部分教师在资源选择方面,未能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是以“一刀切”的教学形式为全班同学呈现相同的视频内容,不符合班级实际学情。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时,应以生本为主体,挖掘学生内在潜质,归还阅读教学本真,掌控好网络资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把控度,避免让图片、音视频成为束缚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拦路石”。尤其对中高年级初中生而言,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冲破传统阅读知识教学框架,通过阅读、精读、研读等方式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意义,强化自身阅读感悟能力,在特定文字环境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具备开放共享、交互、多样、超越时空等特性。教师应遵循上述特性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在拓展学生认知视野的同时,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有意识、有目的地发挥大单元阅读教学编制优势。以生本为主体,挖掘学生内在潜质,进而为学生呈现创新性语文阅读,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成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杰.“互联网+”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汉字文化,2021,(24):106-107.
[2]张淑惠.网络资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12):195.
[3]吴荣.“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路径初探[J].知识文库,2020,(11):7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