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很多下游的汽车电子企业,但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每家汽车电子企业都分到了足够的蛋糕。
因为近两年来中国整体的汽车销售量并没有太大的上升,在一个存量市场中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均胜电子就是其中一家,近两年每年的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都超过50%。
在行业内的企业都受到追捧的时候,均胜电子为何交出这样一份惨淡的业绩?又该如何扭转颓势?
业绩持续下滑
均胜电子这几年不仅业绩下滑幅度很大,同时资产负债率一直偏高,近几年的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60%以上。
均胜电子有这么高的资产负债率,与其不断的并购有直接关系。均胜电子旗下的子公司和分公司合计有100多家,数量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2016年均胜电子曾花费9.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汽车安全系统厂商。除此之外,均胜电子还有很多的跨国并购,而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费用相比于国内的收购费用又要高出很多。
从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使全世界的汽车行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均胜电子收购了诸多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公司,这给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且均胜电子收购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光每年支出的利息就让均胜电子喘不过气来。
压力之下,均胜电子不得不“断臂求生”。
最近均胜电子出售了旗下的均胜群英51%的股权给香山股份,出售价格为20.4亿元。
通过出售前期收购的旗下资产,均胜电子可以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同时将利用效率不高的产能剔除以实现降本增效。香山股份与均胜电子都属于难兄难弟,香山股份在2021年12月中旬市值只有40亿元左右,花费20.4亿元的现金去购买均胜群英的股权,这也让外界的旁观者看着倒吸一口气。而且香山股份原来是做厨房、电子秤的企业,突然来收购一个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双方的磨合必然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均胜群英是均胜电子2015年收购的,前后总共花费了6.77亿元人民币。这样算下来均胜电子通过出售股权还获得了不小的投资收益。可这样出售股权也并非是长久之计,这个只能解决均胜电子目前的燃眉之急,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很难有决定性的帮助。
均胜电子在出售均胜群英的过程中签订了对赌协议,向对方承诺从2020-2023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9亿元,而均胜群英近几年来每年的净利润一直都不足1.5亿元。在汽车行业放缓的这几年中,均胜群英能否完成业绩目标恐怕要打个问号。
转型之路
相比于收购带来的财务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均胜电子的毛利率正在逐年下滑。2018年均胜电子的毛利率达到了17%,2021年前三季度均胜电子毛利率只有13.23%。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这几年国内的汽车销量又逐渐放缓,在存量竞争的市场中均胜电子的发展显得十分吃力。
在汽车行业发展的高峰期,均胜电子确实通过收购享受了行业的红利。2010年均胜电子的营收只有11.25亿,到2019年的最高峰均胜电子的营收达到617亿。可是行业高峰期一过,原来收购的企业就变成了自己沉重的负担。
令人欣慰的是,均胜电子已经进入了特斯拉的产业链,公司已批量地向特斯拉供货。在汽车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均胜电子并没有完全缺席。即使与特斯拉的深度合作,也没有抵挡住均胜电子的业绩下滑,特斯拉看起来只是均胜电子的一个亮点而非支柱。
均胜电子的主要客户,比如宝马、大众、奥迪等都是老牌的汽车厂商,而这两年风头正劲的都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均胜电子的营收乏力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均胜电子前期收购的都是国外汽车电子厂商,所以公司的大部分营收都来自于海外,而这两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发展明显要比国外的老牌汽车厂商好,通过并购来扩张汽车零部件的版图,没有深耕的国内市场,让均胜电子错失了机会。
均胜电子频繁通过并购来扩张汽车电子的业务,显示了公司管理层对于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如资本运作高。国内也有一些房地产企业想转型做新能源汽车,同样是通过频繁并购国外的汽车零部件厂商,最后结果证明这是一条很难走的道路。
均胜电子也已经与蔚来签订了合同订单,虽然订单数额并不算太大,但这也是均胜电子向国内汽车厂商发力,逐渐地将业务从国外转向国内的一个重要标志。除了蔚来之外,均胜电子还与国内的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签订了订单。作为国内的一个老牌汽车零部件厂商均胜电子虽然这两年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但公司的基本盘还在。自动驾驶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厂商发力的重点,均胜电子在这方面也有布局,增加像自动驾驶这样的软件投入,不仅可以实现业务转型,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缓解硬件投入带来的资金压力。
对于均胜电子来说不仅自身转型比较乏力,同时全球半导体行业缺芯也从客观上制约了业务发展。目前全球疫情还有反复的情况下,如果国外的芯片企业产能不够,那势必会影响均胜电子这样的下游汽车电子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