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间的清水岛

  • 来源:安邸AD
  • 关键字:设计,清水岛,都市
  • 发布时间:2022-04-29 20:47

  在大阪市北区梅田,有一栋清水混凝土建筑。它位于JR线和源光寺附近,周边是公寓和店铺。顺着圆弧状墙面,沿缓坡向东,两扇小圆窗间有一个带雨棚的推拉门,这便是建筑的入口了。街巷旁的电缆微微垂落,连同树影映射在狭长的玻璃窗上,目光所及之处嵌着一块窄小的门牌,上面写着“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Tadao Ando Architect&Associates)”。除开窗和几条表示高度的线脚外,立面上再无其他。建筑朴素、内敛且稍显克制,近乎封闭的水泥墙在都市的拐角界定出清晰的一隅。

  这里原是一对夫妇委托安藤忠雄设计的住宅,最早叫老富岛邸。20世纪70年代,他买下此处用于办公并亲自设计,取名为“大淀工作室I”(Atelier in Oyodo)。20年后,既有建筑被拆除,并历经多次改造,“大淀工作室II”诞生。现今的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有地上5层,地下2层,占地面积为9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51.7平方米。与强调并切分出独立体块的现代办公模式截然不同,几十年前,相互连通已成为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的关键词。他说:“我的办公桌在五层中庭的底部。也许是因为在一个传统的日本小排屋中长大,我更喜欢洞穴式空间的避难所,而不是过于开放的房间。在设计工作室时,我最看重的是团队空间的统一性。在狭窄的场地上,建筑物必须达到地面以上5层。在中庭,我可以通过大声呼叫来联系工作室中的任何人。从楼梯穿过中庭,我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家的脸。究其原因,也许是我将自己也置于客户的角色吧。”

  安藤忠雄认为,即使技术快速变革,设计仍需由人与人直接的沟通来完成。也正因如此,安藤忠雄最新完成的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设计“和美术馆餐厅”中,微妙地演绎空间的不同对话。安藤忠雄说:“为了扩展现有博物馆的想法,与画廊同心的圆形体量与二楼的长体量相交,所以我在这里设计了与博物馆相同的百叶窗,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光影的戏剧性时刻。正如博物馆展览是与艺术对话的场所,餐厅是人们交流的场所。我希望参观者可以在山水自然的存在和光影的风景中进行对话。”

  研究所的各个工作层以楼梯相接,并借由书架围合出内向型的办公区。自由开放的对话成为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的内核。5层通高的天井将充沛的自然光引入室内,随时间变化,在混凝土墙面上投射出流动的光影。天井西侧纤薄的楼板并非垂直,而是呈阶梯状逐级后退,同时以储物隔墙打破冗长感,既保证了视线的连续通透,又形成了错落变化的完整体量。

  一眼望去,工作室由直线统合,几根纤细的圆柱和位于尽头的螺旋楼梯为全部的曲线。楼梯用简单的金属薄板制作而成,上旋串联起4层和5层。动与静、硬朗与柔和在这里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天井东侧的大楼梯是另一个主要部分,平台常用于方案展示。与此同时,挡墙也被充分利用,这里挂着乔治·尼尔森的几何时钟,还有拳王的签名手套——要不断迎接挑战,要持续突破,“把麻烦变成乐趣”的精神已融入安藤忠雄的血液,成为他的生命底色。弗兰克·盖里的瓦楞纸椅斜放在楼梯转角,搬一把椅子,让人在方寸间即可小憩,静坐其中,感受时间的流动。简约且延续的直角栏杆不加掩饰地暴露在外。东西长墙和楼梯背后的全部墙面都是书,层层叠叠。安藤忠雄的工作区位于他最喜欢的天井下方,他说:“我最喜欢的空间是我的办公桌,当我从桌前抬头看时,便可以看到天窗外的天空,感受来自上方的光影。我在这里凝练了对建筑的所有感知。”这里,一张超大白色方桌上常年叠摞着模型、图纸和书刊,彩笔也必不可少。他经常抄起纸就画,或许某个不凡的创意就诞生在信封背面或餐巾纸上。

  有人说安藤忠雄个性刚强坚毅,就像他擅用的混凝土。关于和混凝土的相遇,他说:“我注意到这种材料源自路易·康的萨尔克生物研究所。”于他而言,混凝土独特的质感与长久的力量——由厚重生出的精巧、由清冷生出的温润、由纯粹生出的丰盈——是其设计初衷的表达,亦是他对自我的挑战、对抗与超越,更以接近本源的哲学之美传递出直击心底的精神意象和人文内涵。在安藤忠雄看来,清水混凝土可以让建筑呈现“秀外慧中的统一饰面。它极具多元的表达方式和塑造力让我能创造出任何想要的东西。这也是我今天仍然坚持使用这种材料的具体原因”。他为自己设计的工作室同样选择了不做表面处理和外覆装饰的铸造混凝土,结构细部依然直接咬合,由内及外,全无矫饰,清简得只有空间本身。

  他崇尚秩序和逻辑,探寻美与自然,且充满斗志,从未改变。现今,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仍以传统艺术家工作室的方式运转,数十年如一日。他说:“我相信这种坚定不移的品质是我的工作室的特色之一。在经历两次大病和多次手术之后,我每天都刻意安排时间离开工作。早上散步,下午阅读,这是我获得灵感的好时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