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及格线上的男人

  • 来源:智族GQ
  • 关键字:及格线,突破,定义
  • 发布时间:2022-05-03 13:46

  及格线

  一个60分的男人,一个60分的演员。这是王阳给自己下的定义。

  60分对于大部分规则之内的人而言是个需要突破的基准线,但日积月累的磨炼之后,王阳却将其内化为一种“务实”。“演无止境,相对于我心里认为很好的演员来说,我真的就是及格而已。我并不差,我具备了演员应该有的能力,但一定不是最好,从专业能力上来说我只是60分。”

  这或许是王阳天生的特质,又曾在运动员生涯中被刻意强化,才使他养成了自省与谦逊的低调个性。

  回忆起《人世间》的拍摄过程,自感幸运的王阳也将其视为彼此成就的结果,“故事很真诚地在用小人物表现大时代的变革。扎实的剧本也为剧中人物、人性的特质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再加上这部戏拍摄得很细致,把那个年代的特质和状态都表现了出来。而且有那么多好演员的加入,在他们的演绎下每个角色都变得丰满、立体,整个拍摄进行当中大家都在彼此成就。”

  “蔡晓光”不仅是角色,也是演员的个人投射。王阳喜欢用“生活里的一束光”来形容剧中的角色,“他(蔡晓光)真的是活得挺明白的一个人,很通透。虽然我也经历了晓光在戏里某个阶段的人生状态,但现实中我做不到像他那样,那是我向往的状态,只能说努力去尝试。”

  王阳给“蔡晓光”打下了100分,把60分留给了自己,既是谦虚,又是勉励。

  到了44岁,王阳虽有向往,但早已接受自己身上的“不完美”,“我向往完美,但也面对现实。每个阶段都不同,比如18岁的时候,你可以理想化,可以完美主义,可以相对地以自我为中心。但在阅历积累之后,最终还是要真诚地面对自己,优秀的男人这么多,作为男人或者男演员我都有很长的路要走,综合下来我也只能给自己打60分。”

  王阳眼中的蔡晓光是练达通透的代名词,“他从事文艺工作,思维活跃自由,也会用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视角来看问题。再加上他的通透豁达和积极阳光,就决定这个人物是有一抹亮色的,这是他身上特有的气质和魅力,挺吸引我的,同样我相信也会引起一些共鸣。另外,他是外圆内方的,如果他这个人没有那一方棱角,没有坚持,我觉得蔡晓光会少很多魅力。”

  影像是生活的再造,观众沉浸于《人世间》的同时,也在周遭寻觅剧中人物的现实映射:“大家会觉得太理想化的原因是,可能这类人现在比较少,或者说遇到的几率比较小,但(蔡晓光)我相信一定有。换一个角度来说,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期待着能遇到蔡晓光,潜意识里还是怀有期许和希望的。”

  全身心浸入相似的角色,过程当然过瘾,但总有离开舒适区的时刻。入行多年,王阳也在不断尝试改变,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是这一副皮囊,千人千面的状态我也做不到。每个演员都会有自身的基调,我不能单纯脱离底色地去改变,但我会有一个界定。求大同,存小异,但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或许只是5%的改变。”

  自己所有的可塑性,王阳都坦然交给作品去发掘和拓展。“演员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但原则上和角色是个求同存异的过程,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尽管作为体验派的王阳在每一次面对角色时的拍摄方式都不尽相同,但他笃信真诚,“对我来说就是尽量真诚地演戏,真诚二字大于技巧,演员投入情感去演戏,最终呈现的人物一定是有力量的。”

  “我也看同行们的表演,资深的,年轻的,我也看美剧、韩剧、英剧。总是在找,一切都是为了最终你对表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知跟理解。”说到底王阳真正在意的只是演员这个职业本身。

  天平的两端:明星or演员

  王阳是个演员,当许多人在明星与演员的天平中间犹疑的时刻,王阳从未动摇过自己的选择。

  70后出生的王阳自小在哈尔滨长大,一开始他的职业理想是乒乓球运动员,在离家不远的哈尔滨体育场,他一待就是9年。高中时一心准备出国留学的他,没曾想见命运会将他推上演员的道路,如今的王阳感叹之余,还时常带着感恩。

  “每到一个阶段性抉择的时候,恰恰是不能由你控制的,而是命运使然。如果如愿出国,最后活到这把岁数,我所经历的一切是不是我想要的,我不知道。但是一路走到现在,我挺感恩的,就是老天爷对我挺好的。”王阳说。

  “做演员,似乎更像是一场光怪陆离的梦。”身处于化妆间的王阳略带恍惚地说。小时候喜欢看港剧,里面豪情万丈潇洒倜傥的英雄男儿们,“隔着屏幕,都觉得他们身上有光环。但始终觉得演员遥不可及,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当有一天命运给你推到这儿,我也去上镜,然后看自己的戏的时候,我会想到《盗梦空间》,会想我在第几层梦境里。”

  梦是从1998年的上海戏剧学院开始的,那年他20岁。王阳将上戏描述为人生改变的起点,而上海则是“催化剂”。在上海,王阳身上的北方特质与“海派情结”得以融合,并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我虽然在北京生活了20年,我不敢说我有北京情结,因为你就生活在这个城市,这种情结很难体现。但我对上海有情结,不会觉得陌生,甚至会主动创造去上海的机会。”

  王阳在2002年毕业后进入了人艺,成为人艺话剧舞台上最年轻的演员之一。从《李白》《茶馆》到《狗儿爷涅槃》,他渐渐蜕去稚嫩的学生腔,真正成熟起来。兴许是话剧舞台的沉淀经历,让他渐渐在演艺道路上养成了“不卑不亢”的态度,也让他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职业——耐住寂寞,才能守住繁华。

  “明星用红不红来界定,演员只是看实力。”王阳说。对于观众而言,标签可以帮助他们快速理解角色。

  但对于演员,标签也许是某种“枷锁”。“对于演员来说,有时候你去顺应这种标签,就会让事情变得很容易,观众就特别容易接受这个角色,记住他,然后判断,我喜欢他,或者我讨厌他。”但王阳也说:“从演员表演的本分上来说,表演的目的不是简单粗暴地塑造一个角色(标签),而是去塑造一个鲜活的人。”

  “戏红人不红”“黄金配角”——诸如此类的标签对于王阳来说似乎早已波澜不惊,“我只是一个演员,做好本分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黄金配角,我更在意‘黄金’两个字,算是一种肯定吧。”

  “至于说戏红人不红,我觉得这是个常态,每个演员都在不停地工作拍戏,但每一个演员都能红吗?能红的人很少,基数很少,比例很少,所以就算说我戏红人不红,至少我是在这些红的戏里边出现过,而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肯定。有些东西是天时地利人和,强求不得。”面对这些问题,淡然自处的王阳语气中没有任何变化。

  双鱼座的王阳内心感性、浪漫,对于剧本挑剔。感性之外,偶尔他也会犹疑,如果多接一些戏,或者不那么挑剔,是否会好一些。可他立刻又否定了自己,追求完美的双鱼座宁可拧巴地不演,也不愿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去接一个“太商业”的戏。

  王阳将那些浮躁的情绪视为杂念,每当杂念浮现,他总会不断自我强调自己的演员属性,“演员只是一个职业,一个工作,如果说你丢掉了演员的基本心态,势必就会失去很多东西,最直接的就是表演当中的真诚。还是希望不论未来的哪一天,都能够相对客观地去看待这些成绩。”

  “我只是一个演员。”王阳说。

  生活在别处

  《叛逆者》中的陈默群有一句台词,王阳记得很清楚——“我只是想活着”。

  王阳能明显感受到年龄带给自己的变化:“44周岁,北方会报虚岁45岁。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很复杂,甚至有的时候你又很享受这个年龄段带来的气质蜕变。但从一个人的年龄轨迹来看,要往5张上走的时候,还是会一声叹息,可岁月增加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那索性就让它自然发生。”

  童年的一些画面时常会勾起王阳的感性反应,“哈尔滨街上汽车很少,大家都是骑自行车、步行、坐公交。我还没上小学,爸妈每天下班回来,会直接带我去松花江边,背着游泳圈游泳。松花江没涨水的时候有沙滩,大家相约着打排球,打到晚上八九点。小学二三年级,可以去外公家,他家里有黑白电视,8个频道那种,除了新闻联播,晚上六点半能看动画片。”

  44周岁的生日当天,王阳发了一条微博,画面里的他推着婴儿车,黑色T恤,戴着鸭舌帽和口罩,他看着远处的江面,女儿的视线朝向另一边,笑容腼腆——这或许是对王阳生活的最佳注解。

  时光在王阳身上似乎是停滞的,就连生活中他也是慢热、有长性的性子,有时间的时候,王阳喜欢去健身或是和家人相伴。“算不上是健身,我喜欢总结为运动,健身是一个更高的标准,我只是运动,让自己出出汗,排解一些压力,让自己的体形保持相对标准。”

  “现在当爸爸了,能有时间陪小女儿或者妻子去超市逛一逛,买点家用,买点菜,生活于我而言就是这么简单,不希望太复杂或者绚烂多彩。”

  爱情也是王阳生活中的一剂良药,“她是我的同行,也是我同校的师妹。”相伴至今俩人依旧将日子过得温暖如初,“她让我变得更完整了,我一直很感恩。”

  感恩似乎是王阳语境中的主旋律,“一路走到现在,我还是那句话,挺感恩的,就是老天爷对我挺好的,让我现在有戏演,有人认同。作为演员,我真的很开心。”

  采访结束后,王阳用一只手把额头上的卷发一股脑儿地往后拨。他套上了一件黑色长西装,即将往下一个拍摄场地赶去。

  上车前,他向每一个人致上微笑,换场、继续新的工作,一切就好像并没有什么改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