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集美港头村里有一家很美的公益图书馆,四月初,编辑部决定到这里开四月刊的选题会。创始人棚棚将自家的车库改造成阁楼式的木屋作为图书馆,已在村里经营了六年时间。
刚刚早上九点,已有两个年轻人在图书馆里自习,棚棚说这是村里两个准备考专升本的学生。一旁的留言墙上,一条暖心的留言来自村里一个12岁的孩子:“图书馆是个能让我平静心情的地方,它给我带来的不仅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有心灵上的安慰。它点亮了村庄,照亮了我的童年。”
如今港头村除了图书馆之外,周边陆续形成了餐厅、民宿、陶艺所等业态,实现了可持续的乡创模式。
百余年以前,还是小渔村的集美学村同样也是一片教育洼地,因陈嘉庚兴学而发生了改变。沿着村庄外围建起的一栋栋校舍,学村里走出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古老的村庄大社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传统民俗和现代教育、华侨文化与闽南文化依然在这里交融,既丰富又鲜活。
这一期,我们跟着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的廖永健老师走进了集美学村,感受每一栋嘉庚建筑背后陈嘉庚先生的兴学往事;和在校学生们了解到他们各自正在做的事情与他们眼中的学村;也跟着新晋95后编辑阿圆的脚步走进大社,探寻美味的社区小店,和在这工作生活的主理人对话。一趟旅程下来,透过不同人群的视角,感受到一个充满活力又随性自在的聚落。
就像身为“厦门土著”的阿圆原来的活动半径多半不会离开厦门岛内,但现在,坐着海上地铁不消二十分钟就能抵达集美学村。偶尔带着爸妈来,沿着龙舟池一路逛去,爸妈的手机里就拍下了不少嘉庚建筑大片;约上小伙伴溜进大社的小巷,一路吃吃喝喝,也能随意走进独立艺术空间看看展。如此丰富的场域,太适合一场“不做攻略,说走就走”的旅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